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 瞄定“富矿” 高质“精开”,打造贵州新质生产力

2025-01-01 10:49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近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建设富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形成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基地。地处我国西南的贵州,49个矿种储量位居全国前十,其中21个矿种位列全国前三。贵州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也是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的“六大产业基地”战略定位之一。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是贵州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

如何将能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呢?2024年初,农历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贵州召开“新春第一会”,确定了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通过“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闯出一条发挥能矿优势、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加快打造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段时间,位于织金经济开发区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项目总投资730亿元,由青山集团、华友控股、华峰集团联合投资,计划建设年产150万吨磷酸铁和80万吨磷酸铁锂、100万吨碳酸二甲酯、500万吨焦化等内容,将推动从采选到资源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

“截止目前,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共完成项目一期(热岛)用地450亩和场平回填区670 亩的征地拆迁工作,项目现场已经开始清表。项目的用地报批、磷煤资源配置、项目配套设施选址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2025年1月6日,项目将正式启动场平开工。”织金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顺高说。

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在采访中表示,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新一轮的西部开发,贵州省委省政府因地制宜推动“富矿精开”的战略部署,这是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 

贵州省被誉为矿产资源的天然“聚宝盆”,其拥有的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前10,且已发现的矿种多达13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明确支持贵州加大磷、铝、锰、金、萤石、重晶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有色冶金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在谋划“十四五”时期产业布局时,贵州提出重点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其中就包括了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在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27次提到“矿”,可见一斑。

“贵州省在矿产勘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就锰矿来说,后期的开发利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建立起打造勘查开发一体的全产业链,包括后期的利用以及深加工,形成一个全链条的产业,对贵州矿产资源的发展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系主任、教授张夏林对贵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强力推进“富矿精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开展精确探矿、有序推进精准配矿、科学实施精细开矿、加快推进精深用矿”,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精确探矿:科技引领 精准定位资源宝藏

围绕“富矿精开”,去年10月,贵州省地矿部门在黔东南州天柱县发现千万吨级重晶石矿资源,为天柱县钡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我们用地球物理测量的方法,也用了大数据。最终在大概1100米的地方,揭露了重晶石的工业矿体,属于首次的深部发现。预计资源量可能是一个千万级的重晶石矿床。”贵州地矿局101地质大队基础地质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永刚告诉记者。 

自2023年初国家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贵州坚持以“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为目标,截至去年5月,贵州省共实施162个找矿项目,探获一批新增资源。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队长唐升贵介绍,他们在黔中地区找到了最好品质的铝土矿,矿品位最高能达到80%。

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总工办副主任袁良军表示,2024年实施贵州省新民锰矿普查项目,目前正好达到了1300多米,发现了富锰矿体,实现了新的突破。 

精准配矿:精细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格局

好马配好鞍,优质资源一定要优化配比,实现精准采购和供给,推动矿产资源向“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集中,满足了中下游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资源是有限的,对资源的利用一定要讲效率,配置给效率最高的主体。为什么要搞‘精准配矿’,从规范化、高效化的配置资源,解决成本效率技术人才问题。”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对此深有感悟。 

精细开矿:智能驱动 打造绿色高效开采样板

虽坐拥“富矿”,但资源不可再生。在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单体露天磷矿山,穿岩洞矿露天开采的资源储量达8795.22万吨。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企业把开采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理念贯穿到日常作业中。

瓮福磷矿穿岩洞矿副矿长唐禹杰说:“这是开采前的地形地貌三维模型,通过详细的生产勘探,建立地质数据库,通过数字化矿山软件生成矿体模型,然后编制采、剥、排计划。” 

2023年,瓮福磷矿生产磷矿石777万吨,其中磷精矿455万吨,在全球磷化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精心设计、精益生产和科技进步,确保资源的回收率、平化率、综合利用率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因矿施策,确保各类矿石发挥最大的效益。”瓮福集团党委委员、瓮福磷矿党委书记张文胜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图为贵州磷化集团生产的新型磷石膏包装箱

近年来,贵州通过精细开矿,引导存量矿产资源向链主企业集聚,逐步形成大型企业为主体、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精细开发格局,实现规模化发展,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和矿山尾废,逐步实现“优矿用好、呆矿用活、劣矿用足”。 

精深用矿:创新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价值

用好“富矿”资源禀赋,壮大“精开”特色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贵州高质量推进“富矿精开”,加快实现原材料向终端消费品、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聚合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链式思维把资源“吃干榨尽”。 

2024年10月31号,贵州瓮福江山化工公司投资的五氯化磷电池材料及配套氯碱副产双氧水项目正式开工。

“企业的产业布局,走的是有机的、热法的路线,以黄磷、氯碱为基础,下游做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加工,最终实现资源的高质高效循环的利用。”该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田仁道说。

瓮安县聚焦新能源材料和磷资源精深加工及耦合共生两大产业方向,分阶段规划并建设了包括基础工业园、循环工业园、精细工业园、智慧工业园等在内的产业园区,旨在打造现代磷化工产业基地。

“瓮安磷矿资源探明储量14.95亿吨,煤的资源是2.66亿吨。依托这个资源,重点以商招商,链条上缺什么就补什么。产业链要向下延伸,价值链要向高端跃升。”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汉乾对产业链发展充满信心。 

2024年5月28日,六枝特区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期 1 号焦炉顺利出焦。2024年全年,项目产出全焦约45万吨,实现产值约10亿元。项目旨在重点发展煤焦化及其下游关联产业,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2024年10月,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0吨金属镓回收项目建成投产,为推动铝土矿综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提供新的有力抓手。 

2024年11月,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建成数条全长100米的隧道窑生产线,锰酸锂年产量预计可达1.25万吨。

2024年1至9月,贵州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193.2亿元,占六大产业基地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4.4%,增加值增长23.9%,领跑六大产业基地平均增速14.1个百分点。现有在建、拟建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做好“富矿精开”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贵州省正坚定不移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富矿精开”闯出一条发挥能矿优势、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面对发展新要求贵州提出,到2025年,“链主+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初具规模,到2030年,三大基地基本建成,矿业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富矿精开”关联产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大幅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