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声音地图】妥乐的银杏黄了,又到最美赏叶时!

文体旅事业部 | 2022-11-08 17:14

FM97.2--声音地图听文旅

【妥乐的银杏黄了,又到最美赏叶时!】

越过高山、踏过平原、淌过急流、采过繁花,见过人文博物还原的历史画面,观过自然风貌给与的魅力奇观,然而,在这里,我得到了别样的体验,有别于高山的绮丽,河水的壮阔,她是世界一角里静谧的康养之地。

1450余株的古银杏树齐聚一堂,或是茂密、或是凉爽、或是壮观、或是不易,以世界目前历史最悠久、种群最集中而闻名,她一直默默生长着,以自然赋予世界的财富为名,不断在每个秋季、每个轮回到来之际,证明着……每当银杏叶的绿意消退,金黄沿着脉络渐渐爬满叶面,此时的妥乐银杏正处她的颜值巅峰,秋风也欢呼雀跃,不断的轻抚着,黄叶摇曳着,最后飘落归根。

这里溪水潺潺,风景秀丽,村在林中,人在树下,古朴清幽。如果要说是秋风给了秋天颜色,那么银杏是只用了一种颜色便把秋渲染到了极致。千年千株银杏与古寨小村相伴千年,潺潺的溪水伴着古朴的小桥,金黄的扇叶静卧如瀑的树根。采风的摄影爱好者们驻足在此久久不愿离去,写生的绘画爱好者们全神贯注仿佛置身仙境。

【快来报名!2022年“黔程锦宿”最美民宿评选启动】

开窗即风景,山地宿最美!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旅游协会主办,贵州旅游协会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分会和贵州多彩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22年“黔程锦宿”最美民宿评选正式启动。

此次评选活动主题为“黔程锦宿——开窗即风景”,报名时间为11月4日至9日,活动覆盖全省九个市州,省内所有营业民宿均可报名。活动旨在评选出一批示范作用好、市场评价高、带动能力强、人文氛围浓的系列贵州最美民宿,引导贵州民宿高质量发展,培育本土民宿品牌,并为游客推送贵州旅游新玩法、新产品、新线路。

最美民宿评选总计有60个奖项,由“网络投票+OTA市场评价+专家评审团”进行综合评分,评选结果将在11月底公布。评选类型分为田园休闲型、山地运动型、康体养生型、民族风情型、非遗体验型、红色研学型、古村古镇型、艺术乡建型共8种,每种类型分别有5个“最美民宿”获奖名额。另设最美民宿设计奖、最美民宿院落奖、最美民宿风景奖、最美民宿主人奖四个单项奖,也各有5个获奖名额。

据悉,参与评选的民宿有机会获得贵州“最美民宿”系列荣誉称号。此外,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特别支持单位,多彩贵州网、一码贵州·享趣睡(贵州首家民宿严选平台)将搭建网络投票平台,规范投票监管机制,并对获奖民宿展开多种渠道的宣传推广,讲好民宿故事,传播贵州民宿产业正能量。

如果你是民宿主,赶紧投送你的民宿“简历”,便有机会成为贵州“最美民宿”!

报名联系:贵州旅游协会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分会秘书处

联系人:杨勇月 联系电话:18984588662

邮箱:838299317@qq.com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铜仁市榜上有名。】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铜仁市榜上有名。

近年来,铜仁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推进绿色铜仁建设,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用心用情用力“护绿”“添绿”,完成营造林409.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建成国家湿地公园9个,湿地面积达23260公顷;被誉为“地球绿洲”的梵净山入选“中国天然氧吧”;全市森林面积17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2%,位居全省第二,各区县均已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此次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26个城市,其中贵州省六盘水市、铜仁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泡温泉,冬游贵阳最温暖的存在。】

挥别多姿多彩的秋季
冬天,不觉间已悄悄来临
这个季节
在贵阳赴一场暖冬之旅

冬游贵阳,泡温泉是最温暖的存在。

贵阳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既有“世界三大氡泉”之称的息烽温泉,也有喀斯特王国神秘温泉群——乌当温泉群,还有很多各有特色的温泉汤池、酒店,随君挑选,共赴冬约。

温泉养生,舒身洗心。温泉水中含有众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寒冷的冬日,浸泡泉池,任汗珠滑落,改善代谢,活络筋骨,享一段康养时光。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诗赞温泉:“浑身爽如酥,怯病妙如神;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

在贵阳,找个空闲的时间,约上三五好友,逃离城市喧嚣,择一处温泉地,缓缓步入热气氤氲的泉池中,感受每一个毛孔的舒展,褪去一身寒气,只在这一方天地之间,松弛身体,疗愈心灵。

泡泉地推荐:

息烽温泉、保利国际温泉、贵御温泉、四季贵州温泉、修文朵芳阁温泉、黔贵六广温泉酒店度假中心、息烽南山驿站旅游温泉度假区。

图片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这里是【972声音地图】,明天再见!

本栏目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贵州广播电视台文体旅事业部旅游广播联合推出。

(内容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