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5年新建各类公园660个,公园数量已累计达到1025个

人民日报客户端贵州频道 | 2021-02-03 14:16

2021年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水”,旨在强调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和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

从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目前,贵阳市共有湿地总面积23.13万亩,其中河流湿地6.33万亩,沼泽湿地0.16万亩,人工湿地16.64万亩。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贵阳市全面构成以湿地公园为主体,以湿地保护小区、多用途管理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成立了市、县两级湿地保护委员会,印发了《贵阳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16-2030年)》、《贵阳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湿地保护发展的方向和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合力推进全市湿地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因地制宜修复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等措施,提升湿地治理能力,确保湿地资源安全。

据悉,自2015年以来,贵阳市着力构建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生态公园体系,全市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660个。截至目前,贵阳市公园数量累计达到1025个。其中,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暨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红枫湖、百花湖和岩鹰湖3个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开展试点建设。预计到2030年,贵阳市湿地公园将达到67个。

2018年4月,阿哈湖、红枫湖、百花湖、岩鹰湖、观山湖和青龙河于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省重要湿地;贵阳市阿哈湖、清镇市红枫湖湿地正在申报国家重要湿地。截至2019年,贵阳市共建成湿地保护小区15个,总面积5132亩,主要为库塘和河流湿地,均明确了保护责任主体,促使全市湿地保护率提升了2%。

下一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将通过监测、评估、强化监督、综合执法等制度,将对全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存在影响的行为全面纳入监督范围,重点加强对各类涉及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修复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