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铜仁: 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坚持生态优先,牢牢守好两条底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黔东门户实现绿色崛起。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铜仁坚持把绿色理念贯穿“四化”建设,继续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走进大龙经济开发区,企业车间生产正忙。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生产的红星锰业通过向邻近的贵州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购买废热蒸汽作为生产热源,实现清洁化生产。
贵州红星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严家铎
贵州红星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严家铎说:“降低了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我们的钡锰系列产品均形成了自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并且钡锰产品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特有工艺特点的产品生产线。”
开发区内,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正通过系列工艺流程,将工业废料“吃干榨净”,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作为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大龙依托锰钡汞系原材料,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清洁煤电、新能源电池回收再利用等产业体系,推进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
在万山,贵州万仁汽车集团引入机器人智能作业,并与通村村科技公司、南方电网等开展合作,打造车-桩-网-运的商业闭环,加速新能源汽车生产步伐。
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当地还强化道路等基础配套建设,聚力打造经济商圈,丰富城市功能和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铜仁着力打造以新型功能材料为核心,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现代能源等为主导,水及其关联产业、新型建材等为特色的“1+3+N”工业产业体系。同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中心城区主板功能,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
铜仁市工信局局长 陆序
铜仁市工信局局长陆序介绍:“围绕黔东工业聚集群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培育,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工业大突破。”
走绿色发展之路,铜仁还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
这个“五一”,在梵净山,人们登顶观景,在山脚民宿享受慢时光;在万山朱砂古镇,怀旧建筑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石阡,游客赏民俗泡温泉,舒适悠闲......
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铜仁全力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实施“旅游+”战略,以梵净山为龙头、区县精品景区为节点、乡村旅游点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加速形成。
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 龚凤军
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龚凤军告诉记者:“将从旅游承载主体建设,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着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根植丰厚的生态资源优势,铜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优势明显。
春末夏初,抹茶进入采摘加工时节。从规模化种植,到工业化生产,江口县贵茶产业园出品的高品质抹茶正走向世界。
贵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抹茶车间副主任 杨永龙
贵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抹茶车间副主任杨永龙说:“目前我们正在生产的是来自美国的一个订单,现在的产量非常大。”
借助丰富的林地资源,印江发展起养蜂、食用菌、中药材等林下产业,打造群众身边的“绿色银行”;依托优质的水资源,铜仁把冷水鱼养出“热经济”,产量占全省40%。
推动农业现代化,铜仁着力发展生态茶、食用菌、中药材等11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培育“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公共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核心依托。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为依托,铜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绿色发展,力争“十四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建成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