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贵州省人民医院 | 2023-10-10 13:34

近年来,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重视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向发展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这反映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形势。

现在,青年学生有以下五个常见的心理问题:一是学业压力造成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二是就业、择业困惑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人际关系困扰导致的交往障碍;四是不正确的恋爱观导致情感出现障碍;五是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偏差导致的情感体验问题。

如何识别青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征兆和危险信号?一是情绪方面,可能出现易怒、暴躁、爱发脾气的情绪症状或者出现情绪极其低落、没有愉悦情绪体验等现象。二是认知方面,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看法极其负面。三是行为方面,退缩到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对周遭的一切不感兴趣。四是生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失眠或早醒、暴饮暴食或吃得极少等问题。

那么,导致青年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压抑冲突后的负面情绪。当外界期待与内在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异时,内在冲突就会愈加明显。二是学业压力积累后的厌学行为。当较大的学业压力导致较为负面的学业情绪、感受到学业受挫时,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学习。三是虚拟社交行为背后的孤独感受。过度的网络社交和游戏、短视频依赖会增加青年学生的孤独感,可能会导致个体形成网络成瘾和现实交往断裂。另外,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键盘侠”的网络暴力也损害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如何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对症下药,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一是学会自我调整,放松缓解焦虑。二是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是正确认识爱情和性,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四是克服认知偏差,正确评价自己。五是健康交往,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也关乎国家、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给予充分的理解、关注;需要尊重每个个体的发展差异,提供适切的资源与环境;需要构建安全和谐的人际网络,提升其社会情感能力。关注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通讯员:倪煜豪、孙丹丹、韩小多、聂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