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印迹丨茅台酒酿酒作坊
一座斑驳的酿酒窖池,一条蜿蜒的汞矿坑道,一台深藏山腹的军工车床——它们曾是西南大地工业图景的“骨骼”与“血脉”,镌刻着高原儿女拓荒的足迹,见证着贵州从封闭山区迈向现代工业的崎岖征程。这些被岁月浸润的工业遗产,不仅是沉默的砖石与机械,更是一部书写着“三线精神”与山地智慧的立体史诗。动静特别推出《贵州工业印迹》系列报道,与您共同探访贵州工业遗产,带您穿越云雾缭绕的峰峦,触摸贵州工业文明的肌理,聆听那些深山车间里激荡的时代回响。
穿梭时空的轨迹,探寻不朽工业传奇!好山好水出好酒,贵州所产之酒醇厚丰满,酱香浓郁,口感绵柔细腻且回味悠长,贵州白酒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将走进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茅台酒酿酒作坊。
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沿着杨柳街旁的小巷前行,就可以看到一个露天坝子,坝子的地面有几口窖坑安静的躺着,以这个坝子为中点,方圆20余亩的茅台酒酿酒作坊遗址群上,现存有“成义酒坊”“荣和酒坊”和“衡昌酒坊”旧址。整个遗址群,包含有粮仓、曲药房、窖池、烤酒房等基础设施。1951年,“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正式成立。曾经分散于各酒坊的资源与人力,在新的管理架构下得以汇聚融合,分工更加精细、明确,规模化生产模式得以确立,茅台酒的生产流程焕然一新。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件设施,都是茅台酒从籍籍无名到享誉世界的见证。在这里,茅台酿酒人制定了完整工艺操作规程,确立了茅台酒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系,为我国白酒香型的划分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白酒香型分类的新时代。
如今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依旧在这里代代相传,七次蒸馏,八次发酵,九次蒸煮,长期陈酿,精心勾兑,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酿酒技艺的精髓和智慧,是中国酿酒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