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探案”振兴有方|穿越千年时光,这里草木皆“兵甲”
在安顺经开区幺铺镇有一个布依族村落,名字叫“阿歪寨”。因为“复活”了1700多年前的藤甲兵,阿歪寨近年来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旅游景区。跨越千年的藤甲,如今编织出一条文旅发展的致富路。
“现在我所在的位置是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幺铺镇阿歪寨村,戴上藤甲盔,披上藤甲胄,左手握盾牌,右手举战刀,消失了1700多年的藤甲兵在这里‘复活’。布依拂袖,青藤制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神秘藤甲部落背后的故事……”
漫步过十里荷廊,沿着民俗风情石板街向里走便是阿歪寨村。村里打造的 “藤甲谷”景区内,150座巨型藤甲兵及20座神秘的夜郎国雕像静静伫立,守护着这幅怡人的田间画卷。
藤甲是阿歪寨祖先留传下来的。相传,他们的祖先曾身穿藤甲协助苗族首领孟获,大胜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后被诸葛亮设计火攻打败后,残余者逃往深山老林中生存,阿歪寨村便是他们生存之地。由于恶劣的山林环境常有虎豹出没,他们的藤甲正好可防身,于是他们无时无刻都穿着藤甲。
走进街巷深处的阿歪寨村史馆,64岁的藤甲编织协会会长韦永春正在编织一件成年人规格的藤甲胄,一勾一拉之间,藤甲逐渐成型。韦永春介绍,藤甲制作需要经过三道工序,采摘青藤晾干,再用黄桐油浸泡,最后才进行编织,“按照传统的方法,要搞七次,一次泡七天,泡透以后它不吃水,防腐烂,而且增加它的绵度和硬度。共有帽子、衣服、裙子、盾牌和护腕五样东西,现在我们都在进行改良,如果算上采藤的话,12天左右才能制作出完整的一套。”
阿歪寨是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布依族村落,也是全国唯一的藤甲文化传承村落。2017年阿歪寨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藤甲文化也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更让韦永春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当地人开始学习藤甲编织技艺,“会编藤甲的村民有20多个,上一辈人留下的文化我们也会继续发扬传承下去,虽然现在打仗也不用藤甲,但是可以放在家里面可以做装饰,也是相当美观的,在景区出租拍照也增加我们村民的经济收入。”
刀枪不入,遇水不沉。从前作为防御材料的军用装备,现在已经渐渐变成为生活添彩、为经济增收的艺术品。
趁着假期游客多,村民韦永龙一早就在景区门口摆好了不同型号的全套藤甲装备,客流量多的时候,一次就能租出去十套,每套租价为10元,购买藤甲的顾客相对较少,整套的售卖价格在2500元以上,“以前是靠打猎为生,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就是编腾甲就是来照相,每天百把块钱的收入,一年最多得万把块钱。”
除了藤甲编织技艺,布依藤甲舞、布依地戏等民俗文化也融入其中,吸引大量游客入住具有布依建筑特色的新兴民宿群。阿歪寨村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韦兴和告诉我们,打造“藤甲”为特色的村落,既是“复兴”也是“振兴”,“每天基本上都是几百上千游客到我们这里来体验藤甲文化,我们也会在原来老一辈的编织手艺上继续更新,根据现在这个时代的需要,发展成一些文创产品和手工艺品,丰富它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既能把文化保存下来,又能够通过编织带动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