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诗歌古籍中的古代体育运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华夏民族自古就领悟到“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并在数千年的生产活动、军事行动、礼仪教化、娱乐养生、节令民俗中逐渐演变出各种锻炼身心的活动。故宫正青春推出“古代体育”系列专题,与大家共同感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开启体育文化之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文字、图像流传至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连续性与强大的生命力。
绘画中的矫健豪迈
百步穿杨,君臣同乐。这是定名为《朱瞻基行乐图》的明代绘画卷首之场景。画中皇帝一身便服,众内官正携箭袋弯弓同园竞技,不远处箭靶上方,旌旗上的“勇”字颇为显眼。围观人群,定睛瞩目,交头接耳,似乎正在评议战局、期待战果。
《朱瞻基行乐图》中的射箭场景
众女投壶,怡情悦性。清代《古代仕女行乐图》中绘制了女子荡秋千、斗百草、投壶和蹴鞠的场景。投壶画面里,藤架下,大家围成一圈,争相瞄准投掷,好不热闹。
《古代仕女行乐图》中的投壶场景
端午竞舟,其乐融融。清代《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中,雍正皇帝一身汉服,与众皇妃、皇子欢坐码头阁楼之上,数艘装点一新的龙舟驰骋于水面,正是一幅皇家欢度端午的场景。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
诗歌中的情志心怀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维寥寥数笔,早春少年无忧遨游,蹴鞠游戏,杨柳下荡秋千的情景跃然纸上。同是蹴鞠,陆游的“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却是描绘了盛大的蹴鞠大赛,风光流转的无常。
《朱瞻基行乐图》中的蹴鞠场景
再看李白的“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的“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杨万里的“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剑艺、骑射、角抵……诗人在描绘这些强身强军运动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官名”;“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象棋、围棋等棋类运动也是古人所好,文化更源远流长。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叹“博弈皆戏剧”,清人刘墉则借棋中“士”“相”述“忠勤”之意。
古籍中的规则法度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了十二月令节俗,亦生动具体地描绘了一些技艺游戏。著名的“冰嬉”运动,其中便有记载。冰嬉中“抢球”的分组、夺球规则,赢得比赛的标准俱列其中。
捶丸,兴于战国,至宋元明时期,亦颇受皇家喜爱。《丸经》一书论及捶丸的历史、场地、器具、规则、技巧、方法等,还非常注重运动德行,讲求游戏适度。“失利不嗔,得隽不逞,若喜怒见面,利口伤人,君子不与也”正是强调赛中君子之道,而“不劳神于极,以畅四肢”则是规劝捶丸游戏应点到即止。
养生体育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南北朝时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便记载了五禽戏的内容。“五禽”指“虎、鹿、熊、猿、鸟”。陶弘景不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各戏的动作要领、操作步骤,更提出锻炼应“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图片文字介绍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故宫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