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
1875年的5月3日,在这一天,左宗棠奉命开始收复新疆。
19世纪60年代中叶,阿古柏政权入侵我国西北地区,并在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国。此时,以英国和沙俄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乘乱染指我国西北地区,纷纷暗中支持阿古柏政权。1871年,沙俄攻占新疆伊犁地区,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西北边疆危机。1874年春,日本入侵中国台湾,东南沿海军务告急。
面对海防和塞防孰轻孰重的问题,清廷中分为了两个派别——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各自坚持己见。海防派认为:海防重于塞防,朝廷应撤回西北之兵,而将其军费全部投入东南海防之用。但是,塞防派则认为:海防与塞防应当并重,西北无虞,则东南自固,朝廷应当以西北塞防为中心,同时兼顾东南之海防,以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并于1875年5月3日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国力有限,军队缺钱少粮,收复新疆谈何容易。但这并没有难倒左宗棠。首先,他在军中确立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战略方针,意图先取北疆而后取南疆;其次,左宗棠任命刘锦棠为副官,操练军队,全力备战;最后,他将后勤保障线路划分为南北两路,从而保证了后勤补给线的安全。一切准备就绪,左宗棠向朝廷请战。
1876年5月,左宗棠率领8万大军奉命西征,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878年1月收回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土地。1884年,中国与沙俄谈判签订了著名的《伊犁条约》,自此,新疆的全部领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时至今日,在甘肃至新疆一线的公路两侧,我们仍旧能够看到郁郁葱葱的白杨、红柳、沙柳等树木。相传,左宗棠率领湘军子弟发兵西北时,深感气候干燥、水土不服,于是他便命令士兵在沿途栽苗种树,一是为了巩固路基,二是为了防风固沙,三是为了行人歇脚纳凉,于是,人们便将这些树木统称为“左公柳”。后人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而左宗棠的奇功伟业也正如这一棵棵苍劲挺拔的“左公柳”,永远屹立在西北边陲的大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