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质博物馆“地质档案往事——纪念全国地质资料事业70周年展”正式开幕
11月27日,由全国地质资料馆、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联合主办,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贵州省地质学协办的“地质档案往事--纪念全国地质资料事业70周年展”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5号展厅开始开幕。
该展览以全国地质资料事业发展脉络为主线,分“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助力发展、先驱事迹”四个主要板块,系统讲述了自1952年来地质资料机构发展历史沿革与技术发展、代表性地质资料生产和管理现状、地质资料服务社会发展及一代代地质资料工作者的典型事迹,以此传播自然科学文化,推动地质资料进一步助力地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览图文并茂、声电交织、寓教于乐,用多种展现形式,为观众近距离呈现了地质资料从产生到利用全过程,展出了世界第一幅地质图、亚洲最深科学钻井岩芯、全国第一幅地质图、贵州第一幅地质图,多个“第一份”地质报告等多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展品,介绍了全球关于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中科院编制的《1:250 万虹湾幅月球地质图》,体现了地球与月球交相辉映的密切关系。展览展出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2月,地点为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负一楼5号展厅,展区面积700余平方米。
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地质图(世界第一幅地质图、被称为改变世界的十幅地图之一)
我国首张 1:300 万全国地质挂图(注:本图为部分)
贵州第一个地质调查机构所长朱庭祜手写地质资料
据悉,我国第一个地质资料管理机构于1952年成立,经过70年发展历程,围绕服务保障自然资源、水利、交通、住建、科技等部门中心工作,全国地质资料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前身——地质部贵州省地质资料局全省地质资料处,是贵州省首个地质资料管理机构,于1957年正式成立,在65年发展历程中,累计收藏成果地质资料17900余档40余万件、原始地质资料近10万件、岩芯近5万延米、样品30余万件,为社会提供资料服务利用40余万件,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地质资料大省,在矿产资源勘查、脱贫攻坚、地质灾害防治、抗旱打井等重要工作中立足数据优势、挖掘数据宝藏、发挥数据价值,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