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剧《正是青春璀璨时》热播 讲述三线建设者的韶华奉献
随着暑假档的来临,电视小荧屏精彩纷呈,诸多精品影视作品接连定档开播。央视暑期排播《什刹海》《正是青春璀璨时》两部电视剧作品,一部关注“百姓身边事”,一部展现“浓浓家国情”,符合一贯“暖心接地气好故事”的选剧标准。其中,电视剧《正是青春璀璨时》虽以“青春”为题眼,讲述的却是一段旧青春往事,极具年代感和历史感的一代人的“青春”故事。
“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20世纪60年代前期,风云涌动的国际形势,让中共中央做出了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宏大构想,从东部沿海及北部工业城市,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往西部转移。“三五计划”确立“立足于战争,从准备打仗出发,加快三线建设,大体解决吃穿用”的基调,这场由国家政策掀起的人口迁徙大潮中,一群政治素质过硬且有专业技术的热血青年,怀着为中国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感召下,踏上支援三线建设的征途。
重现三线建设的国家记忆,电视剧《正是青春璀璨时》基调朴实,注入真情实感,三线人关于事业、家庭、情感、命运的抉择牵动人心,随着剧情渐入佳境,收视表现逆势上扬。据CSM全国网电视台节目收视率显示,实时收视率数度破1,排名全国第一。
三线建设者燃烧青春为国为民的壮举,触发家国情怀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感慨,让观众和网友“看得热泪盈眶”“向三线建设者致敬!”
初代三线建设者们蒲公英般在异乡扎下了根,四十多年光阴飞逝,标志着他们扎根三线壮举的子女们,生于斯长于斯,早已把异乡当故乡。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感言:“姥姥姥爷当年就是支援三线建设从遥远的辽宁鞍山来到了贵州六盘水,扎根在贵州这片沃土上!咱生是贵州人,死是贵州魂,骄傲! ”
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六盘水是国家规划的西南煤炭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决定将原来的郎岱县改为六枝特区,和原属兴义的盘县以及原属毕节的水城,三个地方合并成一个地区,称为六盘水。地质勘探人员在这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因此六盘水也就有了西南煤海的称呼。
在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孕育出的六盘水具有深厚而丰富的“三线文化”底蕴。为还原六盘水煤矿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展现三线建设者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电视剧《正是青春璀璨时》获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台、六盘水市委宣传部支持,北京广电影视公司、北京长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修玉影业等多家影视机构联合拍摄,将主要拍摄取景地设在盘江煤电集团旗下的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各个矿区,据悉,剧集主场景之一的小井矿,就是一座真实的、“三线”建设过程中留下的采煤矿。
随着《正是青春璀璨时》的热播,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是家”,这是剧中方云鹤和林雨萍的人生故事,也是一代人有关青春有关人生的真实写照。
“看到这部电视剧,又把我的回忆拉到了当时的年代,54年前来到大西南,那真是让我们青春无悔的岁月!”——原水城矿务局组织部部长汤群
“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党让干啥就干啥。”
——“三线”子弟赵云,其父从上海奔赴贵州支援三线建设时如是说。
“现在看着剧里的演员用精湛的演技演绎我们当年的故事,那些年的青春记忆一点点在脑海清晰浮现,一晃我来到贵州已经56年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扎根在了矿上,看到如今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是值得的。”——盘江煤电土城矿退休老职工吕景山(节选自天眼新闻《正是青春璀璨时》系列报道)
物质条件相当困苦,精神世界却无比充实。他们是极具时代特色的一群人,时刻斗志昂扬,准备牺牲奉献。方云鹤(李健饰)轻伤不下火线,骨折也要支援大西南,甚至终身大事也可以推迟;未婚妻林雨萍(黄曼饰)同样被三线精神感召,背起行囊只身上路,只为追寻爱人的脚步。今天我们看上去有些“傻”的行为,却是他们获得最纯粹的幸福来源。
有方云鹤、林雨萍、夏文忠、杨来福这样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人,也有吴大龙、史主任这样打横炮、开倒车和谋私利的人。风雨如磐的年代,严寒的政治空气对生产的干扰,造反派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冲击,在剧中也有展现。吴大龙(刘思杰饰)一心想要逃离最苦最累的建设一线,选择向强权低头,趋炎附势;史主任(田玲饰)将丧子的责任归咎于方云鹤,屡次公报私仇。这些人搅弄风雨,更显负重前行者的勇气和担当。
《正是青春璀璨时》以一根家国情怀的史笔,回到了大三线的煤坑矿井、隧道仓库、宿舍医院,谱成了小人物的悲欢离歌,记录了时代的波澜壮阔。也让我们思考,如此纯粹而简单地为之奉献和付出,现在的我们,还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