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黎里:千年古镇,静谧水乡

苏州学习平台 | 2021-05-15 13:08

清代诗人袁枚有诗曰:“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古镇黎里,又名黎川,位于江苏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唐代前,小镇四面梨花开,得名梨花里。

3月,黎川两岸的梨花开得刚刚好。此时到黎里,漫步清水河畔,看一株桃红、一树海棠、一枝梨花,掩映廊棚,明媚的心随着春光轻舞飞扬。

累了,便可倚着美人靠,看翘角的檐、扉页的门、花格的窗倒映水间,摇橹船划过,微风拂过,恍如回到少年时光。

走进黎里古镇,没有太商业化的店铺,即便是卖辣鸡脚、油墩子,做些当地小吃的,也都是本地的原住民。人们静守着小镇,看着偶尔闯进来的游客,稍稍打量,却波澜不惊。

妇人蹲在河埠头浆洗衣裳,被拿着相机的游客拍来拍去,也不恼不慌,手上麻利,顾着自己日常的生活。老人们喜欢轧闹猛,扎堆聚在亭子里,东家长西家短,遇到好打听的游客,也不吝啬当一回免费的讲解员,跟人讲讲这古镇的典故。

黎里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496年,吴越争霸,黎里在长水(今浙江嘉兴)境内,吴越槜李交战后,黎里御儿滉为吴越分界之一。

市河穿镇而过,早年先民依水而居、亲水理水,后又因居成市。早在南宋时期,黎里就是江南大镇了。明初的黎里成了粮食、丝绸、棉花集散交易的市镇,商街应运而生,财富急速积累,乡绅们出资建桥,最多时有各种样貌的石桥三十余座。

桥是黎里人每日交通必然要接触的,老人们说,“出门就是两座桥”“三步上下两座桥”,说得十分妥帖。

一条市河足以看出古时黎里的富庶。蜿蜒于丁字形河道,建于明清时期的古驳岸就有4000多米,河埠的式样也是众多,驳岸和河埠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缆船石共254块,属江南古镇之最。

黎里古镇,有数不尽的故事,深藏在高耸的马头墙、幽长的弄堂和白发苍苍的老人心头。你不问,她不语;你若开口,听得只言片语,便是满眼惊鸿。

现在站在古镇的街上,看黄昏的斜阳照着临河的黛瓦粉墙,慢慢游走过满月的石拱桥,已是满怀的乡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