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种 农民的根 | 岑巩:制水稻“金”种 科技支撑强供给
据农业农村部认定,岑巩县成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也是我省唯一上榜县。近年来,岑巩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水稻良种化水平和种源供给能力,为保障全国水稻用种安全、推进种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从1976年至今46年的历史,从来没有间断过,经历了几代人,老百姓都懂,走到村里去问到谁,无论是谁都会数叶龄。”谈及制种,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周波十分激动,他说这是一个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童都懂水稻制种、会水稻制种的县城。目前,岑巩有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主体3家,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55万亩,生产品种81个,涉及10个乡镇、有制种大户300余户、制种农户1.2万户。
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博士王际凤告诉记者:“我们贵州第一个国标一级杂交水稻叫做‘T香优557’,还有两个非常优秀的香稻‘香两优619’‘香两优贵福占’,这几个品种目前在贵州已经制种一千多亩,预计每年可推广一二十万亩。”
近年来,岑巩县积极抢抓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战略机遇,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巩固提升“国字号”产业效益,擦亮制种大县“金字招牌”。而这块“金招牌”也正给当地带来真“金子”。
“我们每年可以提供800万公斤水稻种子,覆盖贵州省80%左右的水稻供应。我们粗略算了一个账,今年我们3.55万亩的杂交水稻,能够为正在田间生产的这些老百姓带来超过三千万直接的经济收入。”周波介绍。
2021年,岑巩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22万亩,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7.69%;生产种子700余万公斤,产值1.4亿元。岑巩县通过与贵州省农科院及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全面推进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实现水稻制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周波介绍,后期岑巩将有效扩大水稻制种的面积,稳定提高水稻制种的水平和质量;其次要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即政府提供基础的配套及项目资金的支持,企业提供科研转化的平台,科研院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万城提到:“在我们跟水稻所的专家研发合作的过程中,希望今年能够诞生三到四个品种出来用于农民的生产推广,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与水稻所三到四年合作过程中,产生更多新的、有价值的、迎合市场的品种,真真正正地达到我们贵州的金种子到各处生根发芽。”
“十四五”时期,岑巩县规划以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用5年时间建成杂交水稻制种基地6万亩,着力打造10个千亩产业园,建成2万亩全国两系组合制种优势区和3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保护区,实现制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