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探案 ”振兴有方|远方不“远”,诗如翩飞“凤凰”
生活里有诗和远方,对于绥阳县郑场镇凤凰村的村民们来说,并不是空中楼阁。作为绥阳县首个“诗歌村”,诗情画意与人间烟火,都成为了凤凰村最美的注脚。
村民们正在举行诗歌会
“‘到处长满青枝,到处铺满绿叶,到处开满鲜花,到处散发着诗的气息。诗乡的土地,犹如一部厚厚的诗集。’我现在站立的地方是绥阳县凤凰村的文化广场,这个广场与许多农村文化广场最大的不同,是广场周边的围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诗篇。我刚刚朗读的就是其中一首,这些诗歌都出自凤凰村村民之手。村民写诗,要从何说起?让我带你一起去探秘。”
正值金秋,走进凤凰村,稻田里满目金黄。灿烂的阳光照射下,金色稻田和远处的青翠树木,组成一幅幅乡村秋景图。
追随朗朗读诗声,跨进一处农家小院,我们就这样和诗歌撞了一个满怀。在这里,十多位村民围坐一起,交流着自己的诗作。组织诗会的黄明仲介绍,忙时农活,闲时作诗是凤凰村由来已久的传统。“因为这里文化历史悠久,创作队伍比较庞大,发表的作品比较多。现在我们有一百多名作者,发表作品将近七千多首。”
记者采访黄明仲
今年66岁的黄明仲是绥阳县诗歌学会会长。他介绍,凤凰村在清代就陆续出了不少举人、诗人。1975年,在黄明仲号召下,凤凰村成立了双虹文学社,没有门槛,村民们都可以来写诗读诗。”专门在公共地方建了一个诗歌墙,糊一把石灰,几张纸就贴在上面,大家都来看。”
80年代,社员们有的外出打工,黄明仲也因工作调动到了县城。凤凰村的文学社最终解散。然而,诗社不在,村民们写诗的笔却没有停下。黄明仲说,大家依旧爱把村里的变化、生活的喜乐化为笔端的诗词。“关键是要对它动情,包括我们一颗小石子,一颗小沙子,一滴水,只要动情了,你就可以把它写出诗歌来。”
凤凰村文化广场的诗歌墙
为了让诗意更好地扎根凤凰村,2017年,黄明仲将老屋地基捐出来,建成了凤凰村的文化广场。2018年春天,在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场农民赛诗会,再次点燃了凤凰村人读诗写诗的热情。之后,黄明仲组织成立了新的诗社——凤凰诗社。
凤凰村诗歌长廊
80岁高龄的李泽光是诗社中的一员,村里道路变干净了,楼房变漂亮了,都成了他创作的题材。“原来的路边就是牛粪,到处肮脏,现在整得干干净净。‘灯光从道路,一直照进门额,照进清白少年的心灵。’”
李泽光
凤凰村党总支书记陈伟明
凤凰村党总支书记陈伟明说,诗歌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情感上的寄托,也给村子发展带来了机遇。2019年9月,凤凰村被授予首个“绥阳县诗歌村”称号。“以诗歌的方式,来宣传我们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文化,文化是我们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正村风、纯民风。”
“现在,凤凰村计划着将‘诗歌村’打造成一个旅游地,还要建立一个诗歌田间博物馆,把凤凰写就的诗词故事展示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