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训计划——番茄全生育期协同控害增效技术怎么做?

贵州大学 | 2023-08-24 16:33

番茄是我国大宗蔬菜品种和贵州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蔬菜。番茄病虫危害种类多,因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可致质量安全风险。2023年,贵州省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贵州省健康菜园创建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将其列为重点关注的生食类蔬菜。为有效防控番茄病虫危害,保障番茄质量安全,贵州大学“干净优质黔菜”博士村长团队师生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岗位、贵州省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省蔬菜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技术专家小分队,推出“黔菜医生小课堂”,为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大学生、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和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讲解番茄全生育期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要点,通过培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一、防控策略

以防止农残超标为导向,遵循番茄全生育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及病虫发生流行的规律,基于“时空特异场景导向防控策略”和“作物精准防治数字响应机理”的理论,针对“作物-病虫草害-田间管理-环境-药剂”的“五位一体”调控网络关系,在“生态为根 农艺为本 生防为先”防控理念的引领下,创新作物健康、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的技术措施,达到“防效突出、质量安全、生态友好、措施轻简、投入降低”的防控技术的目的。

二、技术路径

以“五位一体”调控网络关系的五“要素”为切入,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器械的协同应用。

1. “作物”要素:免疫诱导,数字响应,作物健康。

2. “病虫草害”要素:控早控小,压低基数,以草抑草。

3. “田间管理”要素:农艺与植保协同。

4. “环境”要素:功能植物,天敌释放,生态控害。

5. “药剂”要素:精准释放与定向传输,一药多靶与主治兼治,治前控后与病虫协同,农药减量与作物安全。

三、技术措施

1. 病虫监测。重点监测病毒病、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叶霉病、黑斑病、晚疫病、早疫病、枯萎病、蚜虫、烟粉虱、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番茄斑潜蝇、番茄潜叶蛾、茶黄螨等病虫,准确掌握番茄菜地及其周边重要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农艺措施。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抗病虫品种。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透气性较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合理密植。适期间苗,拔除弱苗。雨后及时排水,控制土壤水分。生长期注重氮磷钾肥协同施用。定植缓苗后,进行中耕除草,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败叶,集中深埋或堆沤,进行深耕翻土。对于棚室番茄,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控制湿度;如果光照不足,要及时揭除顶部覆盖物,增加光照。白天温度控制在18~20℃,夜间温度控制在12~14℃,相对湿度不高于80%。棚室外四周做好排水。与非茄科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合理轮作。

3. 生态调控。菜地周边种植芝麻、波斯菊、向日葵等栖境植物及金盏菊或藿香蓟等蜜源植物,支撑天敌种群,种植三叶草控制杂草和支撑天敌昆虫。

4. 免疫诱抗。因低温、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可导致幼苗生长发育障碍、冻害或日灼病。此外,苗期易遭受病毒病、细菌性病害或真菌性病害。可在极端天气来临前或在病毒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 500倍液,或碧护,2 000倍液,叶面喷施,提高番茄抗病抗逆能力,减轻病害危害。

5. 理化诱控。在作物换茬时,采取高温闷棚,杀死室内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净化土壤。棚室四周采用银灰膜避蚜,采用防虫网阻隔番茄斑潜蝇和蓟马等害虫。棚室或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番茄潜叶蝇;可安置杀虫灯诱杀番茄潜叶蝇。采用蓝色诱捕器结合性诱芯,诱杀番茄潜叶蛾。覆盖地膜阻隔蓟马入土化蛹,悬挂信息素蓝板诱杀蓟马。

6. 生物防治。

针对番茄常见病虫害,可选择如下生物防治药剂进行防治。

表1 番茄常见病虫害生物防治药剂

此外,棚室可释放小花蝽、捕食螨防治蓟马,释放姬小蜂、反颚茧蜂、潜蝇茧蜂防治番茄潜叶蝇,释放食蚜蝇、食蚜瘿蚊、瓢虫防治蚜虫,释放草蛉防治鳞翅目害虫幼虫。释放烟盲蝽、绒茧蜂、短管赤眼蜂防治番茄潜叶蛾。

7. 精准用药。

针对番茄常见病虫害,可选择如下化学防治药剂进行防治。

表2 番茄常见病虫害化学防治药剂

作者:赵路菊1 田小凤2 吴双3 马悦4 谈孝凤4 陈卓4

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2020级本科生;2.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2021级本科生;3. 贵州大学农药学2023级博士生;4.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岗位、贵州省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省蔬菜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技术专家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