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瞬间丨上甘岭战役与《我的祖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 2021-12-31 10:2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联合全国广播电台

共同推出特别报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上甘岭阵地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响,激战整整持续了43天,志愿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一战,志愿军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早在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毛泽东就曾发表指示,希望能将这样一部英雄主义史诗拍成电影,让国内的广大人民都能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

上甘岭表面阵地被炸为焦土

1956年电影版本《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上甘岭》在全国上映,影片就取材于这次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为我们留下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个伟大而经典的瞬间。志愿军第十五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是影片《上甘岭》中8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他说,在战场上,除了那些荡气回肠的激烈战斗,更有无数催人泪下的战友情深,全连战士分一个苹果的场面就来自于真实的历史。

《上甘岭》场景之一:坚守在上甘岭的英雄们——张连长(右二),通讯员杨德才(右一),卫生员王兰(左二)。

张计发:这个苹果是送弹药的同志,他自己舍不得吃,战士们都渴成那个样子,我自己怎么能吃呢。我就接过来,在苹果上咬了一点点皮,然后传给战士们,谁也舍不得多咬一点,八九十人的阵地,一个苹果能转三圈。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接岩石上滴下的水

1956年夏天,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就提前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国。词作家乔羽在为电影主题曲作词时,一度毫无头绪,直到他想起在江西看到长江时的壮阔场景,才写出了歌词的第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

电影《上甘岭》画面

乔羽:不管你是哪里人,你门口总有一条河。特别是你对这条河的印象都是你儿时的记忆。这一条河跟他的喜怒哀乐、跟他的一切都有密切的关系。大概每个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他小时候家乡门口的那条河。

最初,歌曲被定名为《一条大河》,直到最后一刻才被改为《我的祖国》。曲作家刘炽说,他是把对最可爱的人的挚爱全部都倾注到了歌曲的旋律中。

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英雄阵地欢庆胜利

刘炽:绝大部分人对祖国的感情都是一往情深,绝不是商业交换,你爱我一分,我爱你一分;你爱我三分,我爱你三分,不是这样的,对祖国没有价钱可讲,就叫一往情深。

残酷的上甘岭战役,不仅改变了敌我双方对朝鲜战局的看法,也为最后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影片《上甘岭》以及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也成为我们赞美祖国、歌颂英雄的永恒经典。乔羽后来回忆说:战争是很残酷的,可我们却写了一首很不残酷的歌,我们希望给人们以希望,因为,只要祖国在,“这条大河”就会奔流不息。

乔羽手稿

1956年电影版本《我的祖国》: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用声音记录中国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主笔丨卢燕 王远

播讲丨长悦

统筹丨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丨刘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