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避暑胜地到康养胜地 贵州是这样利用大森林的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1-08-10 09:41

背脖有汗,耳边有风,这是贵州人的夏天。烈日炎炎也有清风徐来,仲夏清凉还需薄被掩身。因此,很多人选择来贵州避暑。

贵州被称为“天然大空调”和“公园省”,森林覆盖率达61.51%,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超过95%,年平均气温15℃左右。

如今,贵州正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从避暑之地向康养胜地快速前行。


贵州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连续5年将森林康养写入《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等文件中,在政策、资金、产品研发等给予支持。

在“大生态”战略背景下,贵州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撑等措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截至2020年底,贵州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8处,其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5处、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58处、中产联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5处,以森林疗养、温泉疗养、中医疗养、饮食疗养、文化疗养、运动疗养等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大康养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2020年贵州省78处森林康养基地共接待康养人员近110万人次,康养综合收入近100亿元,在康养基地就业农民8000余人,人均月收入达2500元以上,实现了助推农增收。

2017年以来,全省共提升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景观林面积近2万亩,有效改善了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生态环境;在20多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为全国森林康养发展提供了模式借鉴。

发展森林康养顺应了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时代要求,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需要。

为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我省在标准建设和规范管理上发力,先后制定出台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设规范》和《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以及《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和《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在标准建设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刚刚结束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森林康养中国之道”主题论坛上,贵州省森林康养研究院、贵州省森林康养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创新联盟三个平台成立。三个平台将通过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探索运用连锁式、托管式、共享式、职业经理制等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助力贵州森林康养基地提升运营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