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花溪 溪山听见”文化访谈@唐煌:用光影讲好贵州故事

贵州音乐广播 | 2024-04-10 18:11

本期邀请嘉宾:唐煌

花溪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片土地为影视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影视创作素材,同时也为贵州影视行业的发展带来无穷无尽可能性。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委员会主任,贵州省微电影联盟主席,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青年导演唐煌在这片美丽而又富有内涵的土地上,策划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优质作品。他一直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善于发扬自己的审美优势,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每一部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给人以启迪。

于唐煌而言,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花溪苗族村寨发展变化的《新乡》;在青岩黄磷厂拍摄正能量打拐题材微电影《七十二小时》;“互联网+”及大数据产业背景下的奋斗故事的微电影《中国货车》;体现产业工人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微电影《翻越》;贵州本土打拐电影《再见陌生人》等作品的每一次导拍、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影像,都是他夜以继日的执着和坚守。他的坚守中始终有文艺工作者保有的初心,呈现世间美好的状态,还有对这片热土最真挚的表达。他赞美演员海清主演的电影《隐入尘烟》中所体现的生活诗意与美感以及内心的纯粹,这部在花溪创作完成的电影让人感动、感触且感受到了美好;他赞赏贵州籍导演陆庆屹拍摄的《四个春天》,因为它成为通过光影讲好贵州故事的典范,搭建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家乡情怀,光影永存。作为一个贵州人,宣传好自己的家乡,是每一个贵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唐煌联合行业内公司开展本地影视场景资源的调研、收集,提出《关于贵阳影视场景数据库的建立》的提案,希望联合文旅部门、住建部门共同去打造数据库,把场景数据库作为贵阳贵安发展的契机,通过场景数据库的建立,吸引越来越多的剧组到贵阳贵安来拍摄,为家乡带来经济的收入和增长。同时通过影视剧落地贵阳贵安的拍摄,带来大外宣正能量的体现,助推贵州文旅、影视、经济、文化的增长。

作为知名导演,近几年唐煌推出的作品都呈现出稳步增长,无论是产出量、奖项还是自身经验值等,但他始终坚持戏剧艺术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概念的化身,而是人物形象本真的生命力,作品创作时的生命力,演员呈现的生命力,剧中精神层面的生命力。在众多自己的作品中,唐煌最喜欢的是将贵州悠久的地戏文化和美丽的原生态山水,进行展现和宣传电影《脸谱》,因为他当时创作的状态是自由的、热烈的,是艺术工作者“最高级”的心理状态,呈现而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感。而他目前最想创作的题材是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这源于他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外公的内心触动,他想用偏暗调与明调两种不同的影调风格呈现“对抗”,描述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内心。他最喜欢一本书是导演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这是他一直用于创作和不断地让自己回到本真的“初心”。三个“最”都反映出唐煌作品的生命力内核:向上的,正义的,热烈的,无畏的,而且是从个体到群体的,从家庭到民族的,从乡土到国家的。他将始终用炽热的态度传播正能量,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停下脚步,要坚持以更好的作品,感动你我、温暖更多人。

锁定FM95.2贵州交通广播4月11日20:00“秀美花溪 溪山听见”文化访谈@唐煌:用光影讲好贵州故事。

唐煌,贵州安顺人,知名导演、制作人,中国文联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团中央“青社学堂”青年影视人才、中国电影家协会新文艺群体电影人才、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委员会主任、贵州省微电影联盟主席、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贵阳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贵阳市网联会理事、贵阳市第六批市管专家。

唐煌先后导演制作了《再见,陌生人》《脸谱》《蔓萝花开》《今夜的滋味》《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等多部优秀影视戏剧作品,获得了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政法委等多部门的表彰,并在中国国际微电影节、亚洲国际微电影节等国内外电影节(展)上获得奖项。2023年,作品《我真的很在乎》获刺玫瑰微电影艺术节铜奖。


《“秀美花溪∙溪山听见”文化访谈》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好花溪的文化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文化、饮食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挖掘城市内涵,做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形象和品质,为花溪区文化旅游产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我们策划推出《“秀美花溪∙溪山听见”文化访谈》节目,邀请各界文化名人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在花溪谈文化,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花溪,爱上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