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的厨房 | 论小吃,它才是街边摊的扛把子!一天吃三顿都不腻
你喜欢吃豆花吗?
【小编我吃到的豆花】
一碗水果豆花抬到办公室,对面的北方小姐姐却发出了惊呼:豆花!为什么是甜的?不是要浇卤汁吃吗?
【北方小姐姐记忆中的豆花】
呃呃呃,难道这就是江湖传闻的“豆花咸甜之争”?
突然间,这白嫩嫩的豆花激起了小编的“求知欲”,今天就来把它吃清楚!

【可以说,豆花是水嫩嫩年轻时候的豆腐】
你家的豆花叫什么?
在北方大多数地方都叫“豆腐脑儿”,而翻过秦岭就叫“豆花”,东边的天津和山东叫其“老豆腐”,沿河南下的浙江叫“豆腐生”,再朝南走到了福建又叫了“豆冻”,直到两广,又叫“豆腐花”。
然而,最有影响力的还是“豆腐脑”,因为它duangduang的,形似脑花。
有人说豆腐脑和豆花是两种东西:点了凝固剂的豆浆,先形成的豆腐脑,含水量比较大,再继续凝固就形成了豆花。因而豆花相对会硬一点点,水分少一些。
emmm,豆腐脑和豆花只是凝结的程度不同吧。
【云南的豆花米线,没有汤汁,直接拌着吃】
为啥大家吃的豆花不一样?
其实,豆花的“南甜北咸”之争,有着极其深刻的饮食文化背景!
第一:气候影响
北方冬季寒冷干燥,便于下饭的“腌制”蔬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形成了口味上偏好咸的习惯;
而南方光照和雨水充沛,盛产果蔬和甘蔗,所以渐渐养成了“甜口”的习惯,这在众多的南方菜系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得到的豆花质地相对粗糙,味道有点发苦,因而用咸卤或调料来中和一下更好。
【可用来镶肉的北豆腐】
南方豆腐制作多用石膏(硫酸钙)和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这样点出的豆腐脑会将更多的水包在里面。江湖人称:南豆腐、嫩豆腐、石膏豆腐~
因而做出来的豆花,豆味儿比较淡,口感细腻滑嫩、水分含量更高,搭配糖水更显美味。

【炖一锅嫩到可以滴水的南豆腐】
【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完美融为一体的菜豆腐】

咸豆花,真香!
早餐桌上的扛把子
对咸豆花来说,拼的就是浇汁。浇汁的吃法是将调料直接洒在豆花上,汁水从豆腐脑小山尖上流向四周。
咸豆花在北京,摇身一变成了“咸豆腐脑儿”!小编在北京吃的老北京豆腐脑,里面的卤汁,是勾芡了的。
【早餐in北京:豆腐脑+糖油饼】


不好意思,豆花必须甜!
甜品界的小清新
是的,南方的豆花,不加糖就没有了灵魂。
武汉的同事,他印象中的豆腐脑只加白糖,白糖刺激了豆香的释放,吃在嘴又柔软又香甜。
豆腐花被白糖加持后,除了作为早餐,还可能会被送进冷藏室,作为夏日解腻的“小甜水”。也有了一个更具诗意的名字“豆腐花”。
广西豆腐花会加红糖水甚至红糖水冰沙,而在大名鼎鼎的柳州,它还会和螺蛳粉结成cp,是为“豆腐花螺蛳粉”!
在“小甜水的天堂”广州,豆腐花+水果+糖+冰+奶的天命组合,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来一碗,整个夏天冰冰凉甜丝丝。对了,小编我最爱芒果豆腐花~
再往南,香港还有一种配以黑芝麻糊的芝麻糊豆腐花,因为黑白相间像极了一个太极八卦盘,因此又称为“太极豆腐花”。
别吵了,豆花是辣的!
它就是一盘菜!

【一定要搅拌成刚刚好变成棕褐色才是最佳口感!】
【贵阳人夜市双雄之一:鸡丝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 在辣油的衬托下,豆花更加清香 】
【吃酒吃席的时候,豆花可是上得了台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