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省“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云”推介展示:李红
自2003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李红同志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先后担任户籍民警和社区民警,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社区民警和省级文明服务标兵,被评选为贵州省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他是群众的平安守护者和贴心人,是党和政府最信任的忠诚卫士。
李红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始终如一地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积极完成党和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基层任劳任怨。由于基层人少事多,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敏感节日期间,他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尤其是对政法工作、公安工作的重要指示、训词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作为靶向,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把对党忠诚铸入灵魂,始终保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他主动把重担揽在自己的身上,通过大走访,深入村寨,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大宣传、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面对面地进行深入交谈,全面掌握辖区的治安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用龙场辖区的绝对稳定支持了全国的稳定。
他是服务群众的标兵和身边同志的标杆。李红同志作为汉族民警,在日常开展进村入寨走访活动和为群众服务工作中,发现辖区很多年长的苗族群众不会说汉语,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为苗族群众服务,李红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向会说苗族语言的地方干部和群众请教,深入苗族群众家中交流学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学会了苗语,成为苗族群众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双语警察”。在他的推动和感召下,多名民警、辅警都能与苗族群众交流,服务窗口还特设了苗语报警、服务、接待一体化窗口,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效。自派出所开展汉族、苗语“双语”服务以来,充分运用“双语”召开“警务两会”和各类群众会议宣讲法律法律、政策方针、安全防范、便民举措等500余次,有效化解了“汉苗”纷争和苗族同胞之间的矛盾纠纷50余次,开展“群众点餐,送‘警’上门”服务500余次,有效解决了辖区内苗族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进一步增进了与苗族群众的距离,李红同志也成为了苗族群众最信任的人,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党政部门在苗族群众聚居村寨难以处理的问题,在他的出面下迎刃而解。2017年,组织考虑将李红同志调到县公安局机关工作,消息一出,首先不同意的就是他真情服务过苗族同胞,一些苗族群众情绪激动地说:“不能让他走,他如果真的调走了,我们请都要把他请回来。”李红同志也不舍他深爱着的这一方水土和纯朴善良的人民群众,正如他所说:“我已成为苗家的‘自己人’,我的‘家人’还需要我,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做。”最终,在“群众不同意、自己舍不得”的双重愿意下,他选择了继续坚守。
他是矛盾纠纷化解的能手。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东莱精神”的基础上,以“警务两会”为引邻,探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步工作法”(一是拓宽渠道,全面排查;二是建档管理,分类处置;三是深入研判,评估等级;四是搭建平台,多元化解;五是跟踪回访,巩固成效。)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持续奋斗、永不懈怠。李红患低血钾症,病发时,四肢软弱无力,瘫软,严重时甚至还会呼吸困难,自己的身体亮“红灯”。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中,李红同志遵照“五个严密防范”“五个确保”工作目标,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嘱托、感恩奋进,强化担当,忠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他始终把师生的安全牢牢抓在手上,在辖区的所有中小学和所幼儿园组建以校长任队长、教职工和社区民警为成员的护校队,结合《纳雍县公安局法制进校园工作机制》,创新推出“让责任尽心、让师生放心、让学生开心、让家长安心、部门联动一条心”的“五心级”服务工作思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实现了校园及周边零发案;他细心研究辖区的社会治理,在24个村(居)建立由村级警务助理任队长,村支“两委”干部、退伍军人、治安积极分子为主要力量的24个义务巡逻队,派出所与社区民警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及时发布巡逻防控重点,村寨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在村支“两委”的领导和社区民警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巡逻防控,确保村寨安全,全面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成立24个村(居)由“老、中、青、警”(老支部书记、寨老;有一定威望、明事理的中年人;社会青年、退伍军人、未就业的大学生;社区民警和辅警)相结合的基层治保组织,在社区民警的指导下开展矛盾纠纷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有效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以创建“无纠纷、零发案”的村寨为目标,定期组织社区民警进村入户指导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助推和谐乡村建设,通过不懈努力,邻里互助已逐步成为村规民约,全面落实联防联控联管措施,共同筑起了一道道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了群众在共建共治中享受了建党100周年的平安果实。
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中,他是当地党委政府最信赖的人。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项目在龙场辖区内开工建设,厦蓉、瑞杭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纳(雍)—赫(章)高速公路正在辖区内开工建设,风力发电项目在辖区内点多面广,外来流动人口较多,辖区社会治安相对复杂。面对相对复杂的治安环境,李红同志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的总要求,锤炼“四个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做到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充分借鉴“枫桥经验”和发扬“东莱精神”,从为群众解小忧、化小怨、办小事、帮小忙做起,真正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办,将各类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实现了辖区的绝对平稳,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龙场镇辖区内的高速公路涉及到的征地拆迁量多,工作难度大,大部分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形成了与政府部门的对立面,情绪一度失控,征地拆迁工作一直难以开展,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顺利施工,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他利用平时与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率先深入群众家中50余次,召开群众会议20余次,向群众宣传了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群众自学遵纪守法,支持配合国家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高速公路的顺利开工建设,实现了龙场不出事,龙场人不惹事,出色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赢得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赏。
他善于在创先争优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李红同志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置根于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开设绿色通道为“老、弱、病、残、孕”以及“边、远”群众优先办理、优先服务,始终做到“不送走最后一名群众不下班”,利用空闲时间长期坚持开展上门送户口簿、身份证等便民利民服务,以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切为民的情怀,深耕龙场派出所十三载,逐渐从户籍民警、社区民警成长为教导员,最后担任所长,工作中,积极摸索创新工作方法,率先在全县开展“离线采集”工作,分批分时在各村(居)、学校设立指纹、照片离线采集点,为群众办理身份证8000余个。在落实“多拍优选”便民举措工作中,通过认真钻研学习照片处理技术,有效缩短了群众办证时间,并在户籍室自主设计搭建了亲民简易照相棚,免费为办证群众提供照相服务3万余人次,为群众节省费用6万余元,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广应用“贵州公安”APP,推行户籍业务预约办,采取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全天候24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杜绝“冷、硬、横、推”现象,以微笑面对每一名群众,耐心细致解答群众的咨询和求组,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复,真正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把事办。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龙场派出所在李红同志为所长的带领下,连续多年目标考评在县局名列前茅,多名民警荣获各类奖励,并获得集体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