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集 | 这场味蕾之争,你站哪边?

综合广播 | 2022-03-14 18:21

李历先生友人夏钢为动静专栏《百草集》题词

鱼腥草,俗称折耳根,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名医别录》提到:"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关于鱼腥草好不好吃,

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饕客们分成了两派,

要么欲罢不能,

要么深恶痛绝。

折耳根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在江浙、两湖、两广、陕西和西南三省都有广泛分布,为什么独得贵州人偏爱?有人说因为贵州人喜食糯米,糯米不易消化,折耳根富含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助消化;有人说贵州山区空气潮湿,贵州菜多油重辣,折耳根有清热下火的功效,能防止吃辣上火;还有人说贵州土地贫瘠,比起其他绿叶蔬菜,折耳根更适应贫瘠的土壤,荒年时曾是贵州人的救命食物。无论哪种原因,最终都促成了贵州人与折耳根的不解之缘。

曾有网友戏言:

若血液有味道,贵州人是折耳根味的。

在贵州,小吃恋爱豆腐果、丝娃娃、糯米饭、烧烤、卤味、炒菜都有折耳根的身影,连酸奶也有折耳根口味,折耳根贯穿了贵州人的生活。

折耳根作为配菜,在贵州餐桌上并不起眼,可是当贵州人离开家乡在外拼搏时,折耳根一定是最牵肠挂肚的味道。

收藏

《百草集》作者李历先生是从故宫博物院出版社走出来的文化学者,在艺术之都巴黎生活学习16年,游历过168个国家和地区。从知青到定居贵州,先生都与贵州有着不解之缘,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贵州茶、贵州中草药、贵州非遗等。目前创作的《百草集》以一画一中药的形式,记录、推介宝贵的中药文化,明年拟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感谢李历先生提供作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