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东关乡七家田:依托 “两清两改两治理”,以群众自治 “公约” 破解清脏治乱困局
今年以来,大方县东关乡七家田社区针对群众参与度不高,组织发动困难的问题,发动群众自我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社区公约”,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寻求乡风文明的最大公约数。
一、“群众共议”凝聚思想共识
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有事敞开说、问题共商议活动,凝聚群众思想共识。一是问题共查。利用居民大会、院坝会、田间地头唠家常等形式,组织召开群众会8场次,引导居民敞开心扉,直言社区环境存在的“脏乱差”具体问题,共同梳理出亟需解决的痛点堵点清单。二是策略共议。针对废弃建筑拆除、改厕模式选择、垃圾清理等重大问题,积极征求群众“金点子”8条。三是规则共制。在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群众会议反复讨论,形成七家田社区公约24条。
二、“群众共治”凝聚行动共识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群众和社会力量发动起来,实现社会治理力量“最大化”。一是健全共治机制。积极组建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人大代表等为骨干的治理队伍,整合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警务议事会资源力量,探索村规民约联督、民情民意联排、政策措施联宣、邻里互助联帮、环境卫生联治、新风文明联带等“六联”机制,推动形成共治合力。二是完善共治方式。出台村级“人居环境”评分标准和细则,实行公益性岗位专门管、热心群众参与管、市场主体专业管创新“三管”方式,创新“红村爱家银行”积分评选办法,设置“红黑榜”,定期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暨人居环境评比,引导群众参与公益服务、文明创建,遵守村规民约。目前已开展评比1期,评选出卫生示范家庭7户,选树“两清两改两治理”先进典型5名。三是提升共治效能。设立“整治成果展示区”,动态更新整治前后对比图,定期对已清理区域、已改造户厕圈舍、群众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回头看”,持续巩固整治成果。截至目前,全村清理乱堆乱放51处,拆除残垣断壁21处、修缮利用生产用房14处,完成卫生厕所改建15户,设置垃圾箱38个、分类垃圾桶245个。
三、“群众共享”凝聚成果共识
坚持把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作为基层自治的有效途径,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一是增强群众自主意识。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环境整治融入村规民约共同约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干、主动干,积极动员群众主动参与清理整治,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截至目前,全村669户2208人全部参与到“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二是汇聚发展合力。引导居民拆除老旧房屋后新建4户,扎实推进宜居农房改造,积极推行“三园建设”(即房前屋后规整菜园、点缀果园、美化花园)150余户,引导老旧破房改造发展,已建成民宿2户,3户正在修建。有效改建利用废弃土场建成停车位109个,预计实现年收入10万余元,壮大了集体经济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提振治理信心。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效能,形成了符合七家田社区的公约制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由“短期突击治理”向“长效精细治理”、群众意识从“被动约束”向“主动维护”转变,全面提升了七家田社区文明新风尚。
来源:大方县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