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骨通筋·妙手仁心丨“头没事”的“头疼” 颈源性头痛普及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头痛,虽常见,但病因繁多,许多人认为,头痛都应该与脑袋有关,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让大家在治疗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殊不知还有一个导致疼痛的“罪魁祸首”——颈椎,这种头痛也被叫做颈源性头痛。本期《博骨通筋·妙手仁心》邀请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宋国平给大家进行普及,“头没事”的“头疼”痛在头部,病在颈椎,只有找到真正病因才能从源头减轻疼痛。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大众化,低头一族也越来越多,颈部逐渐成为人体最易受损的部位之一。在宋主任看来长时间的低头玩手机或伏案工作,以及睡眠不正确的用枕等,都可能引起颈部僵硬及头部疼痛。而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低龄化趋势明显,它的症状主要是以慢性,单侧头部放射性或刺激性疼痛为表现,一般间歇性单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期可持续发作,疼痛的性质一般为牵扯痛,酸胀痛,原因主要是高位颈神经受到退变的关节突关节(主要是寰枢关节)刺激所引起。具体的症状表现为疼痛部位集中在枕后、耳后面、头顶、颞部(太阳穴),具有酸痛、胀痛或是放电、针扎样疼痛,脖子活动时,头疼会加重,偶尔会引起耳鸣、耳闷、耳朵眼儿发痒,大家可以通过症状对照是否存在此类症状。
如何预防颈源性头痛,宋主任也给出科学的建议,首先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姿势。人每天有6~9小时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枕头极为重要,睡眠中将头颈部放在适当的位置,对于预防颈椎和颈部肌肉劳损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中要经常变换姿势,避免同一姿势持续时间过久,坚持做工间操,必要时需更换工种。同时,还需要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和长期精神紧张。过度脑力劳动和长期精神紧张是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共同特征,也是颈源性头痛发作的重要诱因。因此,注意劳逸结合和经常调整心理状态对控制颈源性头痛很有意义。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局部理疗的方法,物理治疗,顽固性的头痛经过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可以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来治疗,一般是通过CT或是DSA引导下精准找到靶点神经C2背根神经节,宋主任所在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在探索运用超声技术来寻找靶点,相当权威。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专科”门诊每周二,周四上午开设门诊,疼痛科诊疗范畴:
1. 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和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等。
2. 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等。
3. 骨关节痛:非特异性下腰腰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肩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等。
4. 软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 癌性疼痛:晚期癌症疼痛、骨转移性疼痛等。
6. 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嗝)、神经性耳鸣、多汗症、突发性耳聋、硬皮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本着“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所有疼痛患者提供治疗,为患者创造无痛轻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