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关注 | 郑和下西洋,是如何找到“西”的??

CCTV纪录 | 2023-07-11 10:18

今天,中国航海日。

想象这样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放眼望去,船只覆盖了整个海面。其中的几艘船竟如此之大,以至于被误以为是漂浮的岛屿。

从1405年开始,由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先后7次向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行,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抵达了东非与红海,成为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海上探险行动。

那么,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郑和船队如何在茫茫大海中辨别方向呢?

 日月星辰,如何定位? 

在航海技术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导航技术。当时,导航中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就是天上的星星。

古人们当时所用的导航工具,有一个浪漫的名字——牵星板。

就是它↓↓↓

这个名字,既可以理解为天上的星星牵引着海上的船和人向前行进,也可以想象成聪明的古人“牵着”星星在海上航行并且随时用星星来导航。

十分具有科学美感。

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一块牵星板保存着郑和船队“过洋牵星”的古代导航术。在郑和的航海图上,有着“船到北辰星四指”的记录,“指”是牵星板的计算单位,代表着船身与北斗之间的测算距离,以此获得船队位置。

 牵星板,到底是什么?

牵星板是用硬木做成的小正方形板,有十二块。最大的一块边长24厘米,最小的一块边长2厘米,每块边长递减2厘米,分别叫十二指,十一指……一指。

木板的中心穿一根小绳子,绳子的长度是从人眼到手执木板伸直的距离,大约为72厘米。

使用时,一手拿木板,另一只手拉直绳子,使木板的上边缘对准星体,下边缘对准海平线,这样便能量出星体离海平面的高度。知道了天体高度,还可以反推船只所在的位置,继而估算出航船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

后来,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当时测出的数据进行研究、换算,发现郑和船队的测量结果与用现代方法测得的结果相差只有4-5海里,误差非常小。

足以见得,我国古代天文定位技术是多么先进。

 作为参照物的星星 
 都有哪些?

漫天星斗,都是指引郑和船队前行的导航参照。

晴朗的夜晚,在北半球的天空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和北斗七星。

北斗星,是由七颗恒星组成的。中国古人为七颗星分别取了名字,从第一颗数起,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如果将第一颗至第七颗依次连线,构成的形状就像一个长柄的勺子,如果把第一颗到第四颗按顺序连起来,形状就像中国古代一种用于舀酒的器具—斗,又因为它位于北天,所以人们称它为“北斗”。

将天枢、天璇相连成直线朝斗口方向延伸大约5倍距离,在这个位置会发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它就是北极星。

北斗七星斗柄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一周,为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即四季交替一周期。

天上的北斗
是自然的馈赠

中国制造的
北斗卫星导航
更是属于中国人的
极致浪漫

如今
我们在导航技术上
有哪些重大突破?
中国的航海技术
又完成了怎样的飞跃?

内容来源:CCTV纪录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客户端
参考文献:
[1]戴天心,安娜,常铖.中国古代航海[M].观测星星的导航工具——牵星板,2021.4:56-62
[2]雅恩·M.维特.航海改变世界[M].郑和:伟大的航海家,2022.9: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