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红色贵阳 | 在贵州开阳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炼“铀”(中)

综合广播 | 2021-01-03 16:37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

半个世纪过去,关于这颗原子弹的各种内幕陆续解密。其中,制造原子弹的原料铀,就来自贵阳市开阳县。

走进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洞宝王宫,当年产自这里的铀,被送到罗布泊,成为震撼世界的核原料。

复杂矿床,暗藏杀机

古人在白马洞采矿,处于无序状态,见矿就挖,使得矿床千疮百孔。

白马洞片区地质条件复杂,表面上看青山郁郁葱葱,其实暗藏很多不明情况的溶洞、暗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叠加,让开采铀矿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心的场景,这里受到了核爆炸巨大的冲击,原来建设的铁塔已经扭成了“麻花”。

讲述人:李培远,55岁,开阳县网信办工作人员,长期研究七六一矿的历史。

七六一矿建立以前,这里已经经过2000多年的开采。曾有数据显示,这一片区域有各种旧坑老洞400多个,面积达51万立方米。它们的形态是:上下重叠、纵横交错,占据采矿面积的一半以上。

2000多年的开采,从来没有进行过生态修复,造成巨大的采空面积。加上地压活动频繁,地表塌陷,山上多处出现断裂,最大的裂缝深200多米,宽10余米,让人望而却步。

20世纪50年代末期,地质队在找铀矿时进行勘探,留下的钻孔就有600多个,一个都没有封口。

矿区有大大小小43个岩溶洞,与老洞、旧坑交叉。还有数量情况不明的暗河,在这里倏忽凸现,让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从地表来看,矿床的北面、南面、西面,被地表水犀牛河和白马河包围,形成三面围绕之势。犀牛河横穿矿井区西面,白马河紧靠矿井区南部,它们与矿井区内的溶洞、老洞、暗河等互相交融,形成了对矿床非常不利的水文条件,开采中容易造成地质灾害。

面临这几大危及采矿者生命安全的难点,苏联专家认为,七六一矿是世界上罕见的矿床,七六一矿能否开采,取决于能否治水。而七六一矿复杂的地质情况,被当时核工业部所属的大中专院校编入教科书,供学生、学者们学习、研究所用。

欲采矿,先治患

当年,七六一矿存在的洞患、水患怎样进行治理?

长期研究七六一矿历史的林柏海、何瑜两位先生,近年来深入该矿进行调查、采访,在现场目击和听取多位亲历者的讲述后,分别写出《中国响惊雷世界受震动——散记生产原子弹原料的国营七六一矿》和《中国原子弹的功臣——七六一矿》两篇具有较强学术、历史价值的作品,作为后人研究七六一矿的重要文献。

讲述人:周亚玲,开阳县党史研究室编辑,2013年为林柏海、何瑜所写的文章进行组稿、编辑

“治洞”,充满了许多危险因素。

七六一矿人在制定老洞勘探计划等方案后,派员对老洞进行地质、测量、钻孔、取样等工作。洞中阴暗潮湿、腐质物多,不时冒出废气毒气,对探洞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很高。

他们进洞后,手脚并用,洞低的地方就爬行,洞小的地方就绕开,洞高的地方就搭楼梯。为了防止缺氧窒息,他们打着火把进洞,以火光的明暗来判断是否缺氧、是否可以继续深入。尽管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洞中复杂的地理环境,还是会造成探洞队员头昏眼花,这是洞中废气、短暂缺氧对人体造成的侵害。

除了实地探勘,队员们还向以前在白马洞片区采矿的老矿工们请教,搞清楚以前采矿留下来的较大的洞有八大洞、广盆洞等,而猪窝洞和广盆洞之间,有20个连通的老洞,铀矿中心位置的老洞有34个,其中最大的一个老洞,长约240米,宽约50米,高约40米。

最后探明,七六一矿的各种老洞达300余个。矿上把洞的情况弄清楚,编制各种图纸和报告,对地质勘探、采掘、治水等工作提供详尽资料。

“治水”

“治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七六一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了一个天然汇聚水流的盆地,终年流进来的水达到5.7平方公里,矿床的中心就是一个绿可鉴人的湖泊。当时,矿上用一部6立方米的压风机进行抽水试验,48小时过去,静水位只下降了36公分,收效甚微。

技术人员在充分做好勘探后,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治水。

第一步,疏通地下水。结合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观象,矿上成立了进行河流观测、气象观察、疏干孔钻探、抽水实验木质分析等工作的勘探队。到1964年,先后打成直径为0.5米,深85—135米的5个大口径疏干孔。经过半年排水,矿井形成南北宽150米、东西长500米的稳定椭圆形降落漏斗。

第二步,处理老洞积水。在技术上采取“边采边掘、防水闸门、分段排水”的防治方案,研究和掌握老洞水的特性,分段建立排水系统,在危险区设置防水闸门,在掘进中用深孔超前排水等等。

第三步,治理地表水。首先,查实渗漏的犀牛河834米、白马河380米,把这些河段进行防渗加固,在地表修筑排洪水沟2200多米。其次,是分别在勘探斜井中修建永久性水泵房进行排水。最后,制定年度雨季防洪排水规划。

艰难采矿,土法冶炼

建国初期,中国的许多建设项目都依赖于“老大哥”苏联,七六一矿亦是。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撤离的苏联专家断言:中国搞不出制造原子弹的核原料。顶着巨大的压力,七六一矿的技术人员艰难地采矿,用土法冶炼铀,个中艰辛,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