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普法“新方程式”:创作+建设解锁法治传播新密码

2025-05-16 15:25

一支普法山歌,一个普法场所,都是毕节市普法的创新举措,作为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创新普法形式,当地通过600多个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和近700个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润物细无声地让法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在纳雍县厍东关乡,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歌普法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当地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巧妙地将法治宣传内容改编成山歌,搭配跳芦笙、拉二胡等传统艺术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 

“用山歌教我们学法的方式太好了!这几年跟着学唱,我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群众马小玉满脸笑意地分享道。纳雍县厍东关乡李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占碧也感慨:“山歌不仅讲清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保护法,还用苗家语言翻译,让大家一听就懂,特别有意义。” 

纳雍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负责人陈甫难掩兴奋:“活动效果远超预期!现场热闹非凡,村民们跟着哼唱,还主动提问法律问题。我们现场解答后,大家都意犹未尽,直说‘这样的普法方式爱听又好记’。” 

将普法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毕节司法局的又一创新之举。在百里杜鹃景区,法治导游正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游客陈艳惊喜地说:“导游不仅介绍景区特色,还普及了很多宪法知识,收获满满。”游客罗荣华也表示:“从游客中心到民宿酒店,到处都有民法典和百里杜鹃普法宣传,边游边学,太有意思了。” 

百里杜鹃司法分局普法宣传负责人杨果介绍:“我们打造了‘法润百里,畅游花海’IP矩阵,推动法治宣传从单向输出转向互动体验,目前已吸引12个省市的2000多名游客参与。” 

位于百里杜鹃旅游景区内的普底乡颖川村,把普法内容融入文化广场、长廊等场所,让群众日常休闲的地方变身普法阵地。村民陈哲哲说:“在这里,我对民法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刚刚还咨询了婚姻财产方面的问题。”普底司法所负责人朱小会表示:“作为省级法治示范村,我们有8名法律明白人,平时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普法,帮大家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如今,毕节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成果斐然,已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7个、法治教育基地104个、法治广场405个、法治长廊172个。 

除了创新线下普法模式,毕节还拍摄制作全省首部民法典普法连续剧《法“点”人生》四季200集,用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普及民法典知识,浏览量、观看量突破3.8亿人次。 

毕节司法局副局长 罗培栋表示,在下步工作中,毕节市司法局将坚持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普法工作,聚焦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持续打造一中心、两平台、一基地,持续深化阵地普法、指尖普法、流动普法,推动普法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