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齿轮因北京冬奥会转动,他们走上冰雪赛场

人民日报客户端-体育 | 2024-02-25 11:16

在十四冬青年组赛场上,活跃着大批来自祖国南方和西部地区的孩子。2015年8月,北京申冬奥成功,也为他们的人生注入了更多可能性。八年时光转瞬即逝,“冬奥一代”已登上全国冬运会乃至世界大赛的舞台,为中国冰雪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更多优秀人才,积淀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四川青年女冰队员(右)在十四冬比赛中

四川不只有大熊猫,还有冰球

在已进行的女子冰球青年组比赛中,四川队高歌猛进,首次参赛便剑指冠军。据了解,该队球员半数以上是四川本地人。“只要肯投入、下功夫,哪的孩子都能打好冰球。”来自东北的球队守门员教练员耿华对此一点不意外。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四川作为体育大省,希望更加全方位发展,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贡献“南方力量”。省体育局决定从观赏性强的冰球入手,通过跨项选材等方式,于2019年组建了青年女队。各级政府大力投入,支持队伍建设。孩子们也很努力,节假日从不休息,用勤奋弥补起步晚、基础弱的不足。去年,队伍在U18全国锦标赛中夺冠,从不会穿比赛服到称霸国内赛场只用了四年时间。

不仅如此,在今年1月的U18女子冰球世锦赛乙级A组比赛中,四川队贡献了多达八名国手。其中的锋线大将孟繁聪来自江油,转项前在俱乐部练轮滑,2020年才开始接触冰球。曾经中国女冰“球员比大熊猫还少”,无以为继;如今,来自“熊猫之乡”的姑娘们大大提升了冰球项目的选材面。“希望未来也能为国出征,参加冬奥会。”孟繁聪说。

陈梅婷登上世界杯领奖台

曾是体操冠军,如今空中翻转

自由式滑雪青年组赛场,就读于沈阳体育学院的陈梅婷代表辽宁队出战。不满19岁的她来自合肥,转项前练体操,10年前还在安徽省运会中拿到了2金2银。

2017年,安徽省响应“北冰南展”策略,大力培育冰雪运动人才。考虑到冰雪项目发展空间大,陈梅婷决定转项空中技巧。陈梅婷把练体操时的聪明、刻苦带到了雪场上,加之体操和空中技巧的翻腾、落地有相似之处,基础扎实的她进步飞快,转项一年半后,便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中一举夺金。

随后几年,陈梅婷按部就班地成长。去年3月,她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夺冠,为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时隔10年再夺世青赛金牌。十四冬前夕的世界杯加拿大站,陈梅婷获得亚军,首次站上成年组世界杯的领奖台。尽管在十四冬“首秀”中状态不佳,只获得个人项目第五名,但随后她还将在混合团体角逐中再争佳绩。

赵泽源在十四冬比赛中

五花八门的方言,响彻冰壶馆

曾几何时,东北话是冰雪赛场的“官方语言”。但在上个月的十四冬冰壶青年组比赛中,场馆里回响着五花八门的口音。

混双项目中,获得亚军的是“四川娃儿”刘思宇和于森,铜牌则被来自贵州六盘水的谭斯婷和赵泽源摘得。他们在场上喊话、交流,说的都是当地方言。赵泽源转项前练速度轮滑,因机缘巧合参加了贵州省一项旱地冰壶比赛,被跨界选材改练冰壶。如今登上全国冬运会的领奖台,他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做出了转项的决定。

而这并非贵州冰壶第一个“高光时刻”。去年世青赛,两名贵州籍运动员入选中国队,助队伍夺得男子冠军。今年1月,贵州“幺妹”龚长玉婷入选了出征韩国江原道冬青奥会的中国队阵容。

以冰壶为冰雪运动突破口的省份,还有首次参加全国冬运会的青海省。青海自2016年起便着力打造“高原冰壶之都”,通过承办各级各类赛事、推进项目进校园、培养制冰师和裁判员等专业人才,全方位带动项目发展。虽然青海此次没有队伍参加公开组赛事,但在青年组男子四人赛中获得亚军,为该省实现了冬运会奖牌突破,书写了“从无到有”的冰雪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