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这五年︱省人大代表郭莉莉:是的!我变了……

综合广播 | 2022-01-23 21:59

一个“变”字,是省人大代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郭莉莉履职以来的深切感受,几年来,她的性格、对待事物的看法以及视野发生着变化。她说:“这些变化是这个时代赋予的。”

郭莉莉在贵阳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

“我是不太喜欢表达的,每天工作挺累,有空就休息一下,都不想讲话了。”与记者采访交谈的2个多小时里,省人大代表郭莉莉不时要喝水润润嗓。杯子加了好几次水,一直说个不停、神采飞扬的她却说,自己原本是个不太爱表达的人。但人大代表的履职走访调查经历让她的性格发生着改变。

说起履职的故事,她眼里闪烁光芒,能直接地感觉到她的激情。她坦言,“一开始,觉得提出意见建议,并不会引起多大的重视。”

而改变郭莉莉想法的,正是一次次履职的经历,她陆续提出的多个建议得到了重视。“在办理我提出的意见建议时,有次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追着打了好多次电话,我在开会,没来得及听,就给我说‘那我另外找时间打过来。’下班了以后,我还在加班,人家又等,那天搞得比较晚,他电话进来,讲了40分钟。”

这让郭莉莉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她感到,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每年的两会期间,更是她学习充电的宝贵时间,总会利空闲时间认真研读会议资料。

郭莉莉在翻阅会议资料

今年两会,郭莉莉提出的建议是:《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从医多年来,她看到了行业的深层问题。“我从业的第1天开始,就不断有熟人找帮忙,对医疗资源的渴求度很高。好多病人,甚至不找人不敢看病。”

如何把这个建议提好,郭莉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甚至小到字词句的表达,都会反复推敲,以便精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想怎么样来高度提炼出解决办法,比如这个‘嫁接’的含义,优质医疗资源是通过结合来实现改良的,如果用‘合作’就不贴切。”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下沉,郭莉莉说,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因为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往往是被动式的,如果强制性下沉,就会下沉得不充分。她认为,要促进自动式下沉。“公立医院是公益性主导的,但也在市场中运行,所以就一定不能回避市场特性。如果积极的去引导,就能做到自动下沉,也就是,需要做好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

但公立医院普遍比较回避“经营”这两个字,总觉得这和医疗的公益性是冲突的。而郭莉莉认为,实际上不需要回避,公立医院同时具备公益性和经营性,可以通过规范合理的医疗服务和收费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从而实现部分补偿。这个问题需要得到正视,进行讨论解决。“所以要尽量提出好的建议,便于政府决策。几十个措施合在一起才完得成,类似于一套组合拳,中间是无数个动作组成的。”

郭莉莉说,解决每一个问题都是不容易的,但她也充满了信心,因为多年来,她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医疗系统的一次次改变,老百姓就医环境也随之在改变着。这其中,就有人大代表的推动力。“5年前,你到医院看病,不能预约挂号,不能一站式服务,是排长队,现在这些情况都得到了改善。我们被采纳的几个建议,都是这些民生问题的建议。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龙洞堡的院区,好多患者过来不方便,过马路特别危险,当地政府马上就解决。”

郭莉莉说,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发出认真负责的声音,是履职的使命。“我到乡里、村里送温暖,当亮明人大代表身份的时候,他们会特别热情,来反映问题。他们认可的不是代表这个人,是你可以为他们发出有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