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征丨青杠坡上,书香与烽火交织的回响
秋日的青杠坡,山峦静默,松柏苍翠。时光仿佛在这里放缓了脚步,唯有风过处,似在低声吟诵着一首不朽的史诗。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下,深埋着历史的惊雷,每一寸泥土都浸润着信仰与牺牲的壮烈。
就在这里,在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地方,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精神的共鸣,正透过书香,缓缓展开。近日,“重温峥嵘岁月 传承长征精神”——土城镇第二期长征阅读漂流活动,在青杠坡村落地生根。
沉浸共读:雄关漫道,声入人心
活动伊始,集体诵读的声浪划破了山村的宁静。毛泽东同志那首气势磅礴的《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青杠坡的上空回响。这不仅是诗词的韵律,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当铿锵的词句与这片曾经炮火连天的土地重叠,现场每一个人都仿佛被带回了那个决定命运的紧要关头,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豪情与坚定如山的革命信念。
深度分享:感悟历史,照见现实
青杠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刻下深深印记的名字,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地,一场极其惨烈的青杠坡战役,见证了红军将士的英勇与顽强。在随后的阅读分享中,赵钦青、林航两位同志,正是结合这段发生在家门口的烽火岁月,畅谈阅读《长征精神》的体会。他们从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谈到青杠坡战役的浴血奋战,深刻剖析了长征精神中坚定理想、迎难而上、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核心内涵。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服务基层的“战士”,要将这份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行动,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专题领学: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活动的最后,青杠坡村党建指导员程文翠同志进行了深入的专题领学。她围绕《长征精神》读本,带领大家再次聚焦这片红色土地承载的厚重历史,号召大家以革命先辈为镜,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发扬斗争精神,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时代的“赶考”。
红色底蕴:青杠坡的永恒坐标
提及土城镇青杠坡村,就绕不开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页。这里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的起点,青杠坡战役是其关键一役。这场战役不仅锤炼了红军队伍,也为此后毛主席指挥红军灵活机动、摆脱敌军围追堵截,成功实施四渡赤水这一“得意之笔”奠定了基础。如今,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默默守护着长眠于此的英烈,也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往事,使其成为传承长征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标。
据悉,土城镇将持续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红色书香飘散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这一次在青杠坡的阅读漂流,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书香浸润着红色的土地,历史的回响激励着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