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1月11日1点11分,一道“闪电”一飞冲天!

国资小新 人民日报客户端 | 2021-01-11 13:47

2011年1月11日下午1点11分

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

——歼20首飞成功!

剧透一下:文末还有硬核福利!

送绝版模型!

送绝版模型!

送绝版模型!

2011年1月11日,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经过18分钟的空中飞行后平安落地。身为歼20首飞试飞员的李刚,驾驶飞机滑过观礼台并举起右手敬礼,在场的空军官兵、航空工业的科研人员,鼓掌欢呼、热情拥抱,那抹靓丽的黄色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是足以载入中国航空史册的一天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奋力追赶

我国终于有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

事后,一位见证者回忆

那一刻刚好是

1月11日下午1点11分

这是一种巧合

也是一种昭示

在歼20身上

包含太多“第一”

十年十瞬

让我们一同回顾

歼20那些让我们

热血澎湃的十个瞬间

👇👇👇

2011年1月11日

歼20首架技术验证机于2011年1月11日下午成功着陆,首飞成功。

2016年11月1日

歼20双机编队出现在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开幕式上。那天,2架歼20的突然现身,歼20的首秀虽然只有一分钟,却引爆全场。

2017年7月30日

歼20三机编队参加在朱日和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阅兵。

2018年2月9日

空军发布消息,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2018年5月

空军发布消息,歼20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训练。随后,歼20夜训画面公开,歼20全面开展实战化训练。

2018年11月6日

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20又以双机编队来到航展上空,双机大横滚、水平盘旋,高机动横滚,垂直爬升……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惊艳全场。

2018年11月11日

歼20第一次以四机编队出现在公众视野。在公开飞行展示中挂弹开舱,献礼人民空军成立69周年纪念日。

2019年9月3日

空军发布励志宣传片《蓝天有我 感恩有您》,展现新时代空军飞行员牢记初心使命、提高打赢能力的情怀和风采,空军歼20战机7机同框首次亮相。

2019年10月1日

歼20五机编队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2019年10月17日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两架歼20编队而来,第一次通场时打开了侧面弹舱,露出了白色的格斗导弹,随后双机编队解散,一架返回,另一架留在本场继续进行飞行表演。

一大波超高清美图震撼来袭

看歼20逐梦蓝天!

延伸阅读

砥砺勇超越 凌云再奋飞

——纪念歼20飞机首飞十周年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它安全。

——习近平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论述。立场一以贯之,要求不断深化。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广大航空人指明了方向。

国家和部队所思所想,就是我们所作所为。航空工业始终牢记强军首责,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在立足自主研制的基础上,瞄准前沿科技,研制一代,预研一代,走出了一条砥砺奋进的创新之路。特别是“20系列”的集体出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装备的傲人成就,也标志着航空工业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威龙亮剑 一飞冲天

2011年1月11日,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隅,一架黑色涂装、外形科幻的战斗机正静静地停在起飞线上。在它的周围,机务人员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不远处的观礼席以及周围站满了人群,在现场紧张而神秘的气氛中,有的在翘首以待,有的在屏息静观,一个个眼神坚定地投向起飞线。寒意袭人的隆冬,似乎根本挡不住他们此时的热情。

中午12 点 30 分,试飞员从机务手中拿过放飞单,在试飞科目郑重写下“首飞”两个字。绕机检查后,他迈着稳健的脚步登上飞机。12点48分,伴随着项目行政总指挥首飞指令的下达,瞬间,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只见飞机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从现场的无数双眼睛前滑过。加速,再加速,一眨眼的功夫,它便如一道闪电,带着呼啸,腾空而起,直插云霄。原本安静的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转弯,低空通场,再次转弯,低空通场……随着飞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不断呐喊着向天上的飞机挥手。

“下来啦!下来啦!”,眼尖的人们已经远远地看见了飞机的着陆滑行灯,语气显得异常激动。顺着目光所指,在机场跑道上方,飞机犹如一个凯旋归来、威武霸气的战士,由远及近,一个蜻蜓点水,后轮在跑道上擦出两个白色的烟圈,前轮同时稳稳地压在跑道线上,安全着陆。

刹那间,掌声雷动。刚刚精神还处于紧绷状态的人们,顿时沸腾了。大家深情地握手、拥抱、祝贺,眼含热泪地高呼着。这一天,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歼20首飞成功!

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

巧合的是,这次首飞,正值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到访中国。歼20的首飞成功,让盖茨记忆犹新,后来他曾坦言,美国情报部门低估了中国研制新一代战机的能力。

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航空人专门树立了一座名为“一飞冲天”的雕塑。雕塑设计灵感来源于2011年1月11日下午1点11分歼20战斗机成功首飞,八个“1”造型暗合“八一”,彰显了航空人不忘初心、航空报国的军工本色。

新机研制 时不我待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以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综合航电及自保障等诸多全新技术为典型特征的四代战斗机,成为掌握空中制胜的利器,同时对我国空中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加快第四代战机研制、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迫在眉睫。

为了有效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研制尚处在攻坚之时,航空工业就在“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方针指导下,思考、研究如何发展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在预研、论证以及一轮又一轮的迭代过程中,航空工业一步一个脚印,加紧攻关:先后完成四代机总体方案确定、提出工艺制造技术攻关项目、完成相关功能样段的设计与制造、完成四代机1:1全尺寸展示样机制造。数字化协同平台、三维仿真设计装配、内埋式主武器弹仓,一系列前瞻探索,为后续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技术储备日益成熟,中国四代机研制正式立项,命名为歼20飞机。

使命召唤,初心如磐。面对巨大的技术跨代压力和紧迫的研制周期,航空人即将踏上一段前人从未走过的征程。

自主创新 愈难愈进

研制初期,为了提高研制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总师系统决定在新机研制中,采用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全数字化三维发图模式相比二维发图来说,设计平台截然不同,存在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除了设计建模规范和指南、系统平台开发定制、专业工具集成等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需要经历实战检验及优化之外,多专业协同设计及设计制造并行协同也带来了工作模式的碰撞与磨合。但是,三维发图模式的继承性强,技术状态清晰,设计制造协同顺畅,一旦走通,可以为整个研制节省大量时间。但这个蝶变的过程对设计发图来说,痛苦又艰难,发图工作之初一度进展缓慢,举步维艰。

“技术台阶陡峭、发图时间紧迫、不确定因素众多,这必将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难关。也正是这些难关,才提供了体现我们存在价值的平台。我坚信,我们这支栉风沐雨的团队,拥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拥有攻艰克难的智慧,我们一定会、也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设计发图伊始,总设计师杨伟的文章《梅花香自苦寒来》迅速点燃了设计人员的激情。大家凭着拼了、拿下的那股子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再一次集智倾力。在强大的精神合力下,短短数月,完成歼20验证机全部机体结构全数字化数模设计,并正式发图。

为了加快试制进度,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并行展开,数模发出后仅7天研制团队开始了第一个零件制造,随后验证机机体结构全面转入试制阶段。但大比例的新型材料、大尺寸的结构零件、隐身特性的加工要求给歼20飞机的研制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针对歼20验证机全数字化设计的特点,航空人不断创新进取、历练本领,研制全线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关键零件试制一次成功,大部件对合一次成功,发动机启封开车一次成功。

这是一段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岁月。歼20飞机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关键时刻,研制单位党委吹响了“亮创先争优旗帜,夺型号研制胜利”的号角;为了守住歼20飞机的每一个节点,各级指挥员坐镇现场,靠前指挥;研制计划充分进行协调沟通,全部按小时进行安排;研制全线实行“609”“711”甚至“724”工作制,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需要,随叫随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在国家利益面前,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航空人勇挑最重的担子,善啃最硬的骨头,以赤子丹心终无悔的精神,披星戴月、呕心沥血,负重前行、愈难愈进。在设计、试验、制造、试飞各个领域,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无论严寒酷暑,不分白昼黑夜,他们没有怨言、唯有激情,没有等待、只是行动;他们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自主创新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飞跃时代的精神符号!

大国重器 逐梦蓝天

首飞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作为大国重器,如何增强作战效能,打造一代名机,成为了航空人勇攀高峰的首要目标。

分析再分析,创新再创新,论证再论证,迭代再迭代。从指标体系、内埋武器数量、人机工效、制造装配、试验试飞、保障模式等各个方面,航空人最终拿出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符合现代作战需求的科学方案。先后以自我涅槃的精神完成了“系统革命”,实现了座舱的最佳人机工效,科学减重达200公斤;通过建立一套纯软件验证环境,仅用十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三个月的测试工作量;攻克了号称“飞跃之框”的整体框制造,再破“亚洲第一框”记录;按照“性能需求、开发研制、评估验证”循环推进思路,让试验、试飞、定型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重要成果。

时间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在电子、兵器等行业内外数百家研制单位的紧密协同下,经过研制全线的共同努力,歼20飞机的研制在万众一心中快速推进,各阶段的飞机性能状态不断提升。

从当年的“黑丝带”到今日的“银河战舰”,从初出茅庐的惊鸿一瞥到纵横海疆的逐鹿争雄,歼20飞机的每一次亮相都举世瞩目,歼-20的每一次出征都威震四方。

砥砺勇超越 凌云再奋飞

浩浩长空,看威龙列阵!遥遥大洋,听剑啸海疆!

十年来,从首飞到首次公开亮相珠海航展,从亮剑朱日和到装备作战部队,从形成战斗力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歼20飞机以大国重器的姿态,以逐梦蓝天的雄姿,诠释着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突破研发理念、跨越研制能力、创新研制手段,歼20飞机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实现了“打造跨代新机、引领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卓越团队” 的工程目标,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和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十年砥砺,十年进取,航空人一次次把新的奋斗书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强练军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建军百年目标的确立,给航空工业立起了一面令人振奋的精神战旗。

航空工业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战略定力,不断深化改革,不断自主创新,奋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在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之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历史中,为强军梦、中国梦提供强大且有力的支撑,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百年复兴梦,强军正当时。

再一次出发, 我们坚信,祖国未来的天空将更加精彩!

初见

是惊鸿一瞥、过目不忘!

十年

为翼下祖国扛起神圣梦想!

未来

愈变愈强,护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