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丨南方X饶茂阳:青年大学生们与人相处的方法

贵州音乐广播 | 2022-07-16 13:47

领读者丨南方X饶茂阳:青年大学生们与人相处的方法

“读书、读人、读世界

人人都是领读者”

《领读者》节目由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领读者·全民阅读工作室

联合出品

1.jpg

本期嘉宾:饶茂阳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院长

饶茂阳,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院长、教授、学术带头人。药物制剂工高级技师,药物制剂工、医药商品购销员鉴定高级考评员,“植物药生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贵州省中兽药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核心成员,铜仁市第一批、第二批“市管专家”,贵州省首届“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

铜仁职院药学院于2006年正式组建,2013年更名为药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90人,其中省管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管专家4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千层次人才培养对象8人,教授14人(含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3人),副教授41人,博士学历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历52人。现开设有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5个专业,其中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在校生规模3000余人,近三年就业率95%以上。

铜仁职院药学院目前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兽药重点开发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省人才基地、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大高端科研平台和“植物药生产技术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贵州省中兽药研发省级创新人才团队2个高技能人才团队。是贵州省中药材、石斛产业链人才培养牵头单位,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获国家骨干专业认证,入围2020年贵州省“兴黔富民”特色骨干专业项目建设和2020年贵州省“兴黔富民”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铜仁职院药学院坚持“明德笃行、精研药理、弘药济世”的办学育人理念,通过全体教职工近几年真抓实干、锐意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办学规模、党建育人、专业建设、科教创新等重点工作跨越式的发展,在下一步工作中,力争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遇,紧紧围绕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贵州,服务铜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将药学院建成“行业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特色二级学院。

面对“读大学,到底读什么?”这个话题,饶茂阳以为:“为学与为人应该是大学该读的精髓”。为学是增长学识、开拓视野、提升才干,为人是净化思想、沉浸灵魂、懂得奉献。大学之大,是因为她开放包容,鼓励尝试,甚至是挑战自我。你们进入大学,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一个健全人格永远比事业的成功更重要,“诚信、友善、守法、感恩”是做人永不褪色的主题。近年,在大学生中也屡现学生找社会人员冒充家长、考试作弊、提供家庭虚假经济情况信息、毕业生不按期归还助学贷款等不诚信行为,也有对老师不尊、对同学不礼、对弱者不让等不友善行为,也有不能自觉遵守学校校规校纪、班级公约等违纪行为,也有凡事讲条件求回报、不讲奉献感恩的行为。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而为学与为人,重在有志。“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都明白其中要义。而我认为,同学们更应该立大志,不能满足当下。也许,有的同学来到大学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有的是想拿一纸文凭满足虚荣心,更有甚者是出于成全父母、为父母而读书。其实,每个人无论你来自哪里、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学习基础好不好,都拥有确立理想、选择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无数名人志士无不拥有自己远大的抱负,方才成就伟业。如周恩来年少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只有有了理想,才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才会加快追逐梦想的脚步,也才有可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所以同学们要志向远大,为谋求人类福祉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要勇于创新,不断尝试做大家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要富有家国情怀,以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本期书籍推荐:

《人性的弱点》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自出版以来至今,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译成60多种文字,全球总销量上亿册。《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是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思想与事业的精髓。卡耐基作为人类的心灵导师,他深刻地洞察到,世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忧虑、自卑和人际沟通障碍所致。他提出了“相信你能成功,你就能成功”的论断。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授课时所用教材演变而来,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只是将它作为教材使用,但为了完成它,卡耐基研究了各种心理学专集,浏览了无数杂志文章,亲身访问了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内的成功人士,并把这些成功人士的宝贵经验编成一个小册子,由学员们去实践、验证、丰富和发展,使这本小册子越来越厚,最后在1936年出版。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嘉宾提供并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