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丨研究揭示Bt抗虫玉米能减少化学杀虫剂用量并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 | 2022-12-03 09:16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研究揭示,Bt抗虫玉米品种能有效控制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与危害,并降低玉米籽粒因虫害产生生物毒素的含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年种植面积6亿余亩,生产玉米2.7亿吨。玉米螟、黏虫和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是影响中国玉米生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2018年底,原生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世界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加大了鳞翅目害虫对玉米生产的危害程度和粮食安全风险。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防治玉米害虫,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还产生了诸多环境生态问题。
两种Bt玉米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和穗期均有效控制了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与危害。与不施用化学杀虫剂的常规玉米相比,抗虫品种对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有61.9%-97.3%的控制效果,可减少16.4%-21.3%的玉米产量损失。此外,玉米籽粒因虫害引起微生物感染产生的黄曲霉素等生物毒素的含量降低了85.5%-95.5%。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