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巧委员:利用贵州专业博物馆资源,强化绣娘培训

公共事务部 | 2024-01-26 17:32

“绣娘是苗绣传统工艺的承载者,是苗绣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核心群体。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掌握刺绣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老龄化严重,自然传承出现整体衰微的态势。

1月25日,十三届省政协常委、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陈月巧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有效发展壮大绣娘群体,是关系到苗绣发展的根本问题。 

十三届省政协常委、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陈月巧

她说,发展绣娘群体,除了外在的支持以外,还需提升她们自身的能力素质,使能力素质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让苗绣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资料图:苗族绣娘在赶制苗绣

“提高绣娘的能力素质,关键的一项措施是就是加强对绣娘的培训。”据陈月巧了解,这些年,政府相关部门、各个层次也都在推进这项工作,通过很多方式加强对绣娘的培训,以帮助她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

她说,目前,全省有不少以收藏少数民族服饰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应该把这些专业博物馆资源用好,开展绣娘培训,具有独特优势,既可以发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又可以提升绣娘的培训效果。

在她看来,这些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服饰,其中不乏精美的苗族刺绣作品,为绣娘提供了实物观摩学习和交流互鉴的独特机会。同时,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载体,集中展示了苗绣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演变、实用价值、工艺技巧及文创潜力,有助于绣娘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同苗绣艺术。 

此外,博物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为绣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对刺绣技艺的兴趣和热爱。更重要的是,博物馆平台可以汇聚各方学术研究、行政指导、商业运营以及实践应用等各类优质资源,有力促进绣娘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基于以上优势,陈月巧建议民宗、文旅、妇联等部门应积极联动,共同探索并实施利用专业博物馆资源开展绣娘培训的具体措施,以期在保护传承苗绣文化的同时,推动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