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优秀征文选登|故乡的桥

王刚/文 | 2019-08-19 15:20

故乡的桥

王 刚

试想一下,一路走来,行至水边,却无船可渡,无桥可过,只能站于此岸,眼睁睁看着彼岸美丽的风景,却遥不可及,这是何等的折磨和无奈?多少年来,我的父老乡亲们就处于这样的困境中,一条河甚至一条溪就能困住他们不辞辛劳的脚步。他们为此无奈过,叹息过,埋怨过,痛苦过,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果你去过我家乡,你肯定听说过一座奇特的桥——竹竿桥。竹竿桥位于毛从河上,搭建于两棵火绳树之上,这样的桥绝对是少有的。传说这座桥建于道光年间,当时,因为河上没桥,两岸的人来往非常不便,有不少人为了过河,不得不涉水而行,结果却沉没于滚滚东流。后来,一位智慧的布依族老人在河的两岸种了两棵极易生长的火绳树,让树的躯干向河心倾斜成长。多年以后,两株树终于跨越此岸彼岸的距离。人们按照布依老人的遗愿,在两株大树的肩上,用竹子搭起了竹竿桥。
  

记得我在花嘎中学工作期间,曾前去目睹过竹竿桥。要去竹竿桥,并不是一件易事,没有车路,无法骑车,只得步行。先爬上一座大山,然后向下俯瞰,谷底就是毛从河了。顺着大山一直往下走,大概走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才到达毛从河边。再沿着毛从河岸向下游走,大概走半个小时,才到达竹竿桥所在位置。我去的时候,曾经的竹竿桥已经不在了,被换成了铁索桥。一位布依族老人告诉我,由于年代久远,竹竿已经腐烂,新中国成立后,竹竿被撤掉,换上了铁索,并在铁索上铺上木板,这样就安全多了。我上了桥,看见那些铁索已经锈迹斑斑,木板上蛀虫洞密密麻麻,不禁感到岁月的沧桑。走在桥上,晃晃悠悠,听着脚下如雷的水声,不禁心惊胆战。
  

桥那边就是花水,居住的几乎是布依族,因为交通不便,他们很难接受新鲜信息,固守着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日出则作,日落则息。由于山高路远桥难行,乡政府对这里的管理往往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导致这里的发展极其缓慢。就这样,因为一座桥,把花嘎乡分成了两个世界。那位布依族老人还告诉我,桥虽然改造过了,但还是不太安全,时有事故发生,因此有不少家长宁愿让孩子在家放牛,也不让他们去中学读书。这不难理解,虽说读书能改变命运,但读书与性命相比,当然性命更重要。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竹竿桥》的文章,文中提到有个叫杨群的小姑娘,不顾路途艰险,坚持到乡中学读书,可她的母亲和舅舅,为了给她送粮食,竟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双双坠落竹竿桥,两条鲜活的生命片刻间消失于汹涌波涛。
  

多少年来,我的祖辈或乡亲们每每行到水边,最害怕遇上雨天,那翻滚的洪流,犹如邪恶的坟墓,会吞噬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那飞洒飘落的雨,好似老天的哀悼之泪。
  

除竹竿桥外,花嘎乡还有一座奇特的桥,当然,这座桥现在已经毁掉了,我是从祖辈的讲述中得知的。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花嘎乡政府位于乌都河畔的一座山顶上(现已经搬走),乌都河则从山脚流过,如果要到乡政府去,必须经过乌都河。乡政府所在地设有街市,那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中心,每个周一,人们都会从四面赶来,到这里互通有无。当时,乌都河上没有真正的桥,好在河面不宽,人们便把长木板捆绑在一起,搭在河面上,就成了所谓的桥。走在桥上,脚下的木板晃晃荡荡的,身子也随之摇来晃去,而手却无处可扶,真有一种被人抛到云里雾里的感觉。胆大的往往骂一声娘,慢吞吞地走到对岸;胆小的常被吓得直喊救命,蹲在桥上,不敢向前,也不敢退后。
  

花嘎境内的白盘江河段,有一处被乡亲们称之为渡口。名曰渡口,其实并没有船,当然更没有桥,之所以称之为渡口,是因为可以在这里坐滑轮”(地方话)过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人便想出了坐滑轮这种过河方式。所谓坐滑轮”,其实就是在江面横牵一铁索,在铁索上安装一滑轮,然后用一根绳子经过滑轮,吊下一敞口的木箱,过江的人坐在木箱中,经营者拉动滑轮,就可以晃晃荡荡地过去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过江方式,如果绳索一旦磨断,过江的人将会掉入水中。
  

就这样,桥成了父老乡亲们最沉重最伤感的话题。
  

可是,谁能想到,20年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水边的父老乡亲们,一下子结束了被水欺辱被桥困惑的日子。
  

一身炮响,东线公路破土动工了,世外桃源式的山村开始翻天覆地。我那偏僻闭塞的家乡,忽然间涌来了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他们犹如神兵天将,遇山开山,逢水搭桥。乌都河、百盘江,以及大大小小的沟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座美丽的桥横跨两岸。
  

紧接着,各村开始修建村村通公路,一条条宽广的大道通向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把千家万户连在了一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起,花嘎乡开始修建花龙公路,如今早已全线竣工。波涛滚滚的毛从河上,一座坚固的石拱桥从此岸跨向彼岸,竹竿桥已经成为永久的历史。
  

是的,“无桥可过已经成为历史。不必再去走摇摇晃晃的竹竿桥了,不必再去走荡荡悠悠的木桥了,不必再去渡口坐会要命的滑轮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有了这些坚固的桥,我的父老乡亲,以及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将从此岸迈向幸福的彼岸,走向幸福的安康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