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集 | 本名山漆不须疑,屈指何曾有数推

本名山漆不须疑,
屈指何曾有数推。
锋簇涂来疮即合,
杖笞敷上痛无知。
——清·赵瑾叔《本草诗》
本期:三七

三七,别名“山漆”,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是著名的道地药材。主根肉质呈纺锤形,7-8月开花,8-10月结果。常见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200-1800米地带。
云南文山三七因低纬度高海拔,阳光照射充足,非常适合三七生长,所种植三七质量好、产量大,而被称为“文三七”。在广西,三七主产地为田州,故此处所产三七又别名为“田七”。
自古就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活血第一”的说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
“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覆盖)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图片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官网
中医认为,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改善冠脉微循环,治疗冠心病,抗血栓,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三七疗效虽好,但不能盲目购买使用,需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使用。《本草从新》中记载三七“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血热妄行是指热入血分,损伤血络而表现的出血证候。尤其是孕妇、儿童最好不用。

《百草集》作者李历先生是从故宫博物院出版社走出来的文化学者,在艺术之都巴黎生活学习16年,游历过168个国家和地区。从知青到定居贵州,先生都与贵州有着不解之缘,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贵州茶、贵州中草药、贵州非遗等。目前创作的《百草集》以一画一中药的形式,记录、推介宝贵的中药文化,拟在故宫博物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