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攀登路上——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龙福刚 (一)

综合广播 | 2022-10-18 11:17

引子

 对面走来一个人,身材魁梧,铁塔般坚挺;脚踏实地,钢筋铜骨般稳重;迈步均匀,音乐般有节奏;黝黑黝黑的国字脸,在初秋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个人就是龙福刚。他的身上闪耀着众多光环:201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9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称号的高技能人才; 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获“全国最美退伍军人”称号;2022年,获“全国最美电力人”称号,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获国家专利18项;省部级以上表彰16次;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次;职业技能竞赛奖4次;其他奖项23次;获省部级以上荣誉16次。

光环的背后是付出与奉献,他始终坚韧不拔地走在攀登路上,不断攻坚克难。他说,自己一路走来,离不开母亲的教诲与鼓励,离不开部队的培养与锻炼,离不开师傅的传帮带。师傅吴卫华说,龙福刚的成功,离不开他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与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章 母亲是指路人

“龙福刚,你起来!男子汉大丈夫,这点挫折都受不了?将来怎么讨老婆养孩子?”父亲吼道。

“刚儿,起来吧,吃点东西,不然你的身体扛不住!”母亲呼唤着。

龙福刚沮丧到极点,趴在床上,用被子罩着头,双手双脚死死地裹住被子,任凭父亲、母亲怎么抓,也抓不开,怎么叫唤,也不答应。

那是1994年秋天,他才19岁,兴致勃勃参加高考,却意外名落孙山。他想不通,平时用功苦读,就想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深造,哪怕考过花江河也好,关键时刻却掉链子。他为自己的失败沮丧,觉得整个宇宙都是黑咕隆咚的,千座大山向他压下来,压得他喘不过气,随时都有可能窒息一般,于是他钻进被窝躲避。

龙福刚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是一名民办教师,家就在兴义城边,家境还算过得去。父母对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能够有一份安逸的工作,不像父亲这样辛苦,不像母亲这样收入低。

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国家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到哪里都得到人们的尊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龙福刚都特别用功,成绩也很好,老师与父母都看好他,都一致认为,他一定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结果事与愿违,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让自己的理想泡汤。他越想越难受,母亲与父亲越叫唤,他把被子裹得越紧。

这天清晨,父亲上班去了,母亲来到床前,没有再抓扯被窝,只是轻轻地对他说:“刚儿,起来吧,妈妈要去上课了。给你煮好几个鸡蛋,起来吃了,出去找同学玩,散散心。你已经两天不吃不喝,身体吃不消的。”

任凭母亲怎么说,龙福刚始终没有搭话,只见裹在肩膀上的被窝抖动起来,被窝里传来“呜呜呜”痛哭的声音。母亲知道,放声痛哭是释放痛苦的最好方式,就让儿子哭吧,哭过之后他就会振作起来,自己的儿子自己最了解。

母亲坐在床边,看着龙福刚肩上的被子起起落落,龙福刚越哭越凶,被子起落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母亲没有再劝他,让他大声哭出来,哭着哭着,龙福刚掀开被子,翻轱辘坐起来,看到床边陪着他流泪的母亲,情不自禁地扑到母亲怀里,又一阵痛哭起来:“妈妈,我对不住你和爸爸,让你们失望了。我该怎么办啊?”

“昨晚上,我和你爸爸商量好了,让你去参军,部队是一所磨炼人、培养人的大学校,你爸是退伍军人,你舅舅也是退伍军人,你看看他们身上那种气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遇到困难的处理方法,都是在部队养成的习惯。”

龙福刚听着母亲的话,渐渐冷静下来。看着母亲慈祥而焦虑的面孔,他的心更加剧痛:“妈妈,我对不起你,我要振作起来,不让你失望。”

“我就知道,我的刚儿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条条大路通北京,高考只是一条路,这条路不行,我们就换一条嘛。”

“我听爸爸妈妈的话,参军去!到部队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军人。”

“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一定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你爸爸说,军训是特别辛苦的,你要有思想准备。”

“我的身体好,吃苦我不怕!”

“我的儿子最棒,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我绝不会再给爸爸妈妈丢脸。”龙福刚抬起头,看着母亲坚定地说。

1994年12月,龙福刚顺利成为武警某部一名军人。部队驻扎在河北。南方人到北方,战胜气候就得咬紧牙关。入伍时,恰是冬天,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在操场上练习,只要站着不动,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脸上就像刀刮一样痛,尽管戴着护耳帽,风也会往里钻,耳朵也像被刀割一样痛。他咬紧牙关坚持着,即使双手戴着手套,冻疮仍然无情地长满了他的手背,戴手套和脱下手套的时候,都不得不忍受钻心的痛。白天训练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到了晚上,一钻进被窝,手背上的冻疮又痒又痛,只能咬牙挺住。

再说吃饭这件事,餐餐都是大馒头和大锅炖菜,前面几天还有新鲜感,时间长了,拿着馒头不想咬,拿着筷子也不想夹菜。忍不住想念家乡的大米饭和炒菜,更想念家人。

利用周末,龙福刚请了半天假,穿着军装到城里照了相,回来就给母亲写信,告知她在部队的一切,取到照片后就给妈妈寄去。

龙福刚在信中写道:“冬天,这里的气温很低,天气特别冷,不像兴义那样阳光明媚,新兵训练特别艰苦,都是在户外,手特别容易生冻疮,最不习惯的是天天大馒头、顿顿大锅炖菜,没有小炒肉,不像兴义的饭菜那样香喷喷的;一次在训练时差不多晕倒在地……但是我必须咬牙坚持挺住,挺过新兵训练,一切都会好起来。”

“刚儿说得妈妈心痛、心酸,吃的不习惯,我给你熬制油辣椒邮寄过去,有辣椒你就能啃下大馒头了,再说时间长了,习惯了,也就好了。天气冷了,我给你织一件毛线衣,穿上就不冷了……”母亲很快就回信了,“刚儿穿上军装特别帅气,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我的儿子是最优秀的,相信你再苦再累,也能咬牙挺过来。”

“请爸爸妈妈放心,我只是倾诉一下,绝对没有打退堂鼓的意思。我很清楚我作为一名军人应尽的天职与使命。我会加油努力的,我一定能够战胜眼前的困难,勇往直前,绝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做一名优秀的军人,为党和人民做出卓越的贡献。”龙福刚读罢母亲的回信,立即又写了一封信,寄给母亲。

“千条万条,你只要记住一条:踏踏实实做人,默默无闻做事。”母亲再次回信。

“新兵训练一结束,很快就分配到连队。我已经习惯部队生活,吃得饱睡得香。穿上妈妈织的毛衣,全身特别温暖,手上的冻疮也没有了。”

“我希望刚儿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更是一名坦坦荡荡的君子,就像孟子说的那样: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是说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坦荡荡。”

“妈妈,我记住了!”

与母亲的书信来往,让龙福刚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越来越成熟的他,觉得母亲很了不起。他为自己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母亲感到骄傲与自豪,母亲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人生哲理,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他,都能照亮自己的前程。他记住了母亲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在他心里,母亲是自己一生的指路人。

作者   戴时昌 周梅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