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安龙县新桥村:架起产业“富民桥” 书写振兴“新答卷”

安龙县融媒体中心 | 2025-07-03 08:48

黔西南州安龙县新桥镇新桥村位于安龙县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有耕地3400亩、林地3150亩。主要居住有汉、布依等民族,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1082户3920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324国道、汕昆高速、义龙大道、新德大道、新桥河穿境而过。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新桥村与安龙工业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6月,安龙县园区管理委员会在新桥村挂牌成立。同年12月,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安龙县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贵州安龙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新桥镇(新桥村)、德卧镇和龙广镇结合部,规划面积23.42平方千米,建设用地21.34平方千米,首期开发面积10平方千米,起步期面积3.7平方千米。2012年10月,在新桥村举行了贵州安龙经济开发区揭牌仪式。长期以来,众多工业企业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释放经济活力。

说了村子与工业的“缘”,我们再来说说新桥村的“源”。1945年,支援中国抗战的美国军队过境,安龙县政府在镇境都威河上游修建公路桥梁1座,滇边公路也就是老324国道途经新桥村,美国军队在都威河上游新桥村何大坪组修建了一座公路桥梁。1955年,新桥村群众为了出行方便,投工投劳在新桥河的两边用石头砌桥墩,用木板搭在桥墩上,形成了简易的木板桥,解决了群众通行困难。后因山洪暴发,建成不久就被河水冲垮,在此期间,这座桥是修好了被冲毁,冲毁了又继续修,三番五次的修复。直到1966年,上级相关领导高度重视,随后派遣劳动改造人员前来修建此桥,加固了桥墩,桥面沿用木板铺设,让群众安全出行得到有力保障。为了区别河上的原有木板桥,当地居民将这座公路桥命名为“新桥”,“新桥”由此而得名。

如今,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新桥村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以产业为支撑,架起促民增收的“新桥”,让群众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宽畅。

目前,新桥村辖区内有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羚光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金泊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工业发展正在稳步向前,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现有规上企业10家,近年来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余亿元,解决周边群众就近就业3000余人。

在农业发展方面,新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群众代表等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拟定发展思路。2019年4月,该村多方筹措资金70万元,示范种植100余亩水果番茄。为降低群众投资风险,采取“1个专业合作社+2名党员+3户种植大户”的“123”发展模式,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不仅解决群众就近务工,社员还能获得合作社分红。同时,还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多元特色产业,其中种植韭菜200亩、高粱600余亩、刺梨30余亩,村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此外,新桥村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近年来,通过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等,硬化通村通组路、产业路等共计32.8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三改”231户,危改、透风漏雨整治18户,修建文化广场1个。在乡风文明培育中,以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树立“最美家庭”典型,运用积分兑换礼品激励村民践行良好道德行为,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大力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营造和谐文明的乡村氛围。

下一步,新桥村将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一批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乡土产业集群集聚、蓬勃发展,奋力书写“工业兴、农业旺、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答卷。

初审:叶   娟

复审:岑   权

终审:张飞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