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茶芬芳 康养路广 首届“紫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望谟举行
3月25日,以“千年紫茶·康养郊纳”为主题2023中国·望谟“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首届“紫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望谟郊纳镇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茶专家和学者、茶人、茶商相聚一堂共品茶香、共论茶道、共商茶事。
早春三月,紫茶吐新。在望谟县郊纳镇紫茶基地采茶比赛现场,选手们穿行在茶山之间,手指翻飞,茶芽便装茶篓;在纳江社区的文化广场上,制茶选手们揉捻茶叶,纯手工进行杀青、揉捻、做形,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茶香……活动以采茶比赛、制茶体验、古茶树采风、民俗特色产品展示、产品上线发布等形式开展。
望谟县郊纳镇铁炉村双胞胎姐妹 郑贝贝 :从小我的父母就告诉我很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我们现在也在慢慢的长大,希望通过我们自己来传播茶文化和布依族文化。
制茶体验者 简波:能够在“三月三”郊纳这里体验一下手工制茶,挺开心的,让我们身心很放松,体验感非常的好。
首届“紫茶文化节”制茶比赛一等奖 杨通书:这是开端,以后对茶产业,我是想从八步茶当中把精品找出来,把精品再扩大,它的产量增加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我未来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望谟县紫茶属茶类稀有品种。叶、芽、花、果、茎等均为紫色,汤色紫红晶莹剔透,饮时香气浓郁,唇齿留香、回甘清神。《茶经》云:“茶者,紫为上……”在郊纳镇四周延绵的茶山上,紫叶紫茎、紫芽紫苞的茶树随处可见。在郊纳镇境内,拥有8万多株古茶树资源。2017年,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进行样品检测显示:八步原生紫茶花青素、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极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绿茶的30至50倍,被称为茶界“大熊猫”。
贵州王母铁红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八步紫茶拓荒者 舒腾显:今天是我在八步山八步岭发现濒临灭绝的红花古树紫茶的第十五个年头,第一次的紫茶节,终于把锁在深闺的东西走出了第一步。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苏祝成:我到望谟郊纳镇来过四次了,我这几年都在跟踪,它这个品质非常好,它自然的花果香型非常好,同时滋味也不浓涩,因为紫娟花青素含量比较高,可能跟气候条件的原因以及紫娟生长的特殊环境,所以滋味也很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近年来,郊纳镇因地制宜,把茶产业作为“一镇一特”,采取“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配置、全利益链联结、全生态链建设、全责任链落实”方式深入推进,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郊纳镇紫茶种植面积15000余亩,10村1社区全覆盖,参与种植、育苗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家。2021年10月,望谟县郊纳镇人民政府投资2356万元修建八步紫茶加工总厂,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冷藏室、检测室、品茶室及茶叶加工设备等,占地面积8134平方米,于2022年5月投用,形成集生产、加工、研发、参观为一体的紫茶加工总厂,每天最大能吞吐茶青12000余斤,生产成品茶2400余斤。
望谟县八步农业综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应凯:目前已经有7000亩的茶园达到可以初步采摘,每年我们最高能产出10万斤干茶,我们通过和福建正山堂的合作,有助于我们工艺的提升、市场的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们每一年,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茶园基地的务工,总共带动了全镇8000余名的农户就近就业、就近务工。
同时,郊纳镇茶之特色打造郊纳紫茶小镇旅游景区,推进茶旅融合“一体化”发展,茶产业逐步成为郊纳镇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以郊纳镇为核心基地,望谟县秉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生态为本、科技驱动,以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为重点,以打造中国紫茶大县为目标,将产业向邻近7个乡镇(街道)逐步推广,做活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财富三篇大文章。目前,望谟县完成八步茶种植面积2.19万亩,占全国紫茶种植面积的70%,产量40.56吨、产值4867.2万元,覆盖农户3677户,户均增收1400元以上。
望谟县郊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纪承浒:我们依托古茶树,正在把茶叶规模做起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紫茶数量、面积都非常少,我们2019年也获得了“中国紫茶之乡”这样一个称号。目前全县的分布是有郊纳镇核心区,辐射带动了同纬度、同海拔、同气候的这样几个乡镇在发展。通过这样的一次活动的举办,主要是让茶业和旅游、民族文化相结合,同时,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助推高质量发展。
贵州台 李德丽 郭广波 吕雯 望谟融媒
部分图片由望谟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