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非遗里的贵州绚烂多姿,这一面,你见过吗?
7月21日-26日,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将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举办。
丹寨县是中国丹寨非遗周的永久落户地。这里是苗、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县域拥有8项国家级、22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县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多彩非遗在这里璀璨绽放。
贵州是非遗大省,有3项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有100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除了凉爽的气候、如画的山水风景,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令人着迷。
贵州有哪些非遗?
来贵州非遗游怎么玩?
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
请查收!
↓↓↓
贵 阳
苗绣(花溪苗绣)
苗绣(花溪苗绣)即苗族挑花,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项目,是贵州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种类之一。苗绣是用彩色丝线在麻质底布上挑绣出规整图案,主要用于服装装饰。
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具有追念先祖、记录历史、表达爱情和美化自身等功用,同时又有很强的装饰性。用十字绣为基本针法,数纱而绣,不用底稿,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整件挑花作品显得更加美观精巧。
雷家豆腐圆子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于爽爽贵阳 文昌云岩
从1864年第一代创始人开始,雷家豆腐圆子,一直传承至今。“雷家豆腐圆子”延续着百年传承下来的品质要求,从豆腐的制作、加工、手握、油炸一系列的工艺都不敢有一丝怠慢,只为带给食客最地道、最极致的美味。
美食推荐:肠旺面、花溪牛肉粉、香酥鸭、丝娃娃
景点推荐:甲秀楼、文昌阁、黔灵山
交通:龙洞堡机场、贵阳北高铁站、贵阳东高铁站
遵 义
赤水独竹漂
赤水河流域,不仅孜孜哺育着两岸人民,更是在年逾千年的岁月中,孕育出无数璀璨文化,赤水独竹漂便是其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
空心面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于遵义发布
绥阳空心面制作技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元朝时期,绥阳空心面就以独特工艺和鲜美风味成为贡品。
制作空心面要经历和面、揉面、搓面、盘面、抻面、晾面等72道工序,全靠手工制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因用料考究,制作方法独特,绥阳空心面有着细小如丝、色白如银、中空如管、细嚼软绵有劲、久煮不煳的特点,其又称“手工盐面”“空心盐面”“银丝面”等。
美食推荐:遵义羊肉粉、猪儿粑、苕汤圆、鸭溪凉粉
景点推荐:遵义会议会址、海龙屯、茅台镇
交通:遵义新舟机场、遵义站、遵义客运总站
黔东南
侗族大歌
图片来源于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我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镇远赛龙舟
图片来源于镇远发布
镇远端午赛龙舟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赛龙舟是镇远民间风俗的典型代表和文化遗存,具有多元文化共生共融、多民族包容共进等特性。每年端午节不仅有道、佛、儒三教共融的传统祭龙仪式、陆上游行、群龙游江、开幕式、赛龙舟、闭幕式、抢鸭子、放河灯,还有民间采莲船、龙舞、蚌壳舞、苗族踩鼓舞、侗族苗族芦笙舞、傩戏、地戏、唢呐表演等,沿街还举办摄影、书法、美术展等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镇远古老龙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无穷魅力。
美食推荐:牛瘪、腌鱼、酸汤鱼
景点推荐: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丹寨万达小镇
交通:黎平机场、黎平汽车站、镇远站、镇远汽车站
毕 节
彝族火把节
图片来源于多彩贵州网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彝家人以松木为炬,高达丈余,称为“火把”。当夜幕低垂之时,彝家山寨一片热气腾腾,各寨的火把相映争辉,照得夜空一片火红,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手拉手、心相连,跳起“阿妹戚托”舞蹈,共同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泰民安,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大方漆器)
图片来源于毕节发布
大方漆器是贵州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明、清时期曾列为贡品,与茅台、玉屏箫笛并称“贵州三宝”。大方漆器集较高的欣赏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于一身,闪耀着文化艺术的璀璨光芒。
美食推荐:汤粉、大方豆干、大方烙锅
景点推荐:慕俄格古城、九洞天、韭菜坪
交通:毕节站、赫章客运站、大方站
铜 仁
剪纸(思南土家族剪纸)
图片来源于铜仁微报
思南土家族剪纸技艺主要流传于乌江流域中部思南县及周边地区。
一张红纸作为材料,通过巧妙构思再配以独特的技法,一张红纸蜕变成美轮美奂的剪纸,常用于重要节日装点,刺绣蓝本。剪纸是思南土家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玉屏萧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名,是玉屏当地侗族、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玉屏萧笛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美食推荐:思南花甜粑、侗乡油茶、锅巴粉
景点推荐:思南石林、玉屏钟鼓楼、中南门古城
交通:铜仁凤凰机场、铜仁站、思南客运站、玉屏站
黔西南
阿妹戚托(晴隆)
新华社记者 崔晓强 摄
阿妹戚托为彝语音译,意为姑娘出嫁舞,俗称跳脚舞,是彝族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传统群体性舞蹈。关于它产生的时期,没有文献准确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迁徙流传到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境内,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间舞蹈。舞蹈表现形式以脚为主要载体,踏地为节,节奏欢快、气氛热烈,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称“八音坐弹”),系流传在布依族地区的民间曲艺。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常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说唱艺术形式。
美食推荐:八大碗、剪粉、布依酸笋鱼
景点推荐:二十四道拐景区、万峰林、马岭河峡谷
交通:晴隆汽车客运站、兴义万峰林机场、兴义火车站
安 顺
安顺地戏
图片来源于安顺文化旅游
安顺地戏是盛行于贵州屯堡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相传明朝军民由江淮地区“调北征南”至此,就地屯田驻扎下来,繁衍生息并保留着600多年前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屯堡文化。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
关岭苗族芦笙舞
图片来源于关岭融媒体中心
关岭苗族芦笙舞讲究以笙为棍,芦笙上下左右、随身翻飞旋绕,进行对打,具有“武”的特点,同时穿插精彩的花棍舞表演。“武舞结合,笙棍交加”是关岭苗族芦笙舞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同类舞蹈的显著特征。
美食推荐:安顺裹卷、旧州鸡辣子、鸡八块
景点推荐: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花江大峡谷、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交通:黄果树机场、安顺西站、关岭站
六盘水
水城南开三口塘苗族跳花节
李荔 摄
三口塘苗族跳花节是黔西北影响最大的苗族传统节日。三口塘苗族跳花节影响面涉及水城、纳雍、赫章、威宁等县的小花苗支系村寨,涵盖了较为广泛的文化空间,原滋原味地保留了小花苗支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风格,是挖掘、研究小花苗支系民风、民俗及历史文化艺术的露天博物馆和露天展览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苗族迦尕
苗族迦尕是在新窑乡苗族聚居广为流传的四印苗同胞集体开展的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迦尕是在迁徙过程中产生的。据老人们回忆,四印苗女首领占斯莾斯妹(苗语音译)带领族人迁徙到贵州时受到伏击,女首领战死。逃离出来的族人,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首领,便把她与敌作战的武术动作沿袭下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就成为了四印苗的传统竞技体育,并传承至今。
美食推荐:水城羊肉粉、水城烙锅、郎岱凉粉、岩脚肉饼
景点推荐: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牂牁江风景区、朗岱古镇
交通:六盘水东站、六枝站
领略多彩贵州
开启非遗游
等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