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与建行达成战略合作 助推国家保障性租赁住房事业发展
1月26日,中国保利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曹金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债券部副主任刘榕,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行长王江、副行长王浩、副行长李运,中国保利集团董事长刘化龙、总经理张振高、总会计师陈关中、副总经理张万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平等出席签约仪式。
保利集团与建设银行在北京举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探索金融资源服务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双方拟搭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合作平台,并计划搭建租赁住房发展基金,用于投资持有、孵化培育租赁住房项目,共同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发展。
━━━━深耕布局多元赛道探索新发展模式签约仪式上,保利发展与建设银行宣布计划搭建租赁住房发展基金,用于重资产投资持有、孵化培育租赁住房项目,项目成熟后通过发行公募REITs实现退出。借助建行金融科技和全方位全周期租金住房金融支持,保利发展坚定看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十四五’期间将持续聚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和武汉等中心城市,稳步扩大保障房建设和长租公寓投资。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且已被列为“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
1月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要继续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2021年40个城市共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分析机构认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加速发展以及政策的加速落地,将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房企作为主要参与者,将借助自身优势或将为业务发展打开新局面。
在国家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过程中,房企的积极主动布局将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增量市场规模已经见顶,房企通过高杠杆、高负债实现高速发展、快速扩张的模式已接近尾声,行业正从增量开发到存量运营时代转变,企业也需要顺势而为,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的大环境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对房企而言已是一道必答题。
中金公司分析称,未来房地产行业值得关注的包括长期持续胜出的“全能型”选手,以及多元赛道布局的“多面手”选手等。作为地产行业“全能型”“多面手”的代表之一,保利发展早在2018年便已提出要构建“以不动产投资开发为主、以综合服务与不动产金融为翼”的不动产生态发展平台。该公司认为,多元化转型升级是行业的普遍趋势,房地产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实践新赛道,推动多元化转型,既能加快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又能对物业管理、生活服务、商业经营等生产服务型、生活消费型产业形成拉动效应,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做大规模风口已来未来愿景“进三争一”
保利公寓旗下N+品牌公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和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连续指出: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房建设。2021年6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要求》,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基础设施REITs项目,并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区域由重点区域开放至全国范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大类,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构建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从培育到退出全周期的政策依据。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要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保利发展相关人士认为,在当前政策东风下,住房租赁遇见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房企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增量投资,实现投融资良性循环指明了清晰路径。支持保障性租赁房发展对中国住房保障、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金融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私募基金、银行信贷、住房租赁公募REITs实现了住房租赁项目开发和退出的闭环,有助于推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安居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战略部署上,保利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2021年12月28日,该公司通过了《关于公司组织机构调整的议案》,对现有架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设置包括9个中心与4个办公室,包含面向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地产管理中心和面向产业公司的产业管理中心,这意味着,保利发展多元业务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被凸显。
继总部架构调整后,近期,保利又公布一项新的组织调整计划:成立广东、华东区域共享中心筹备工作组,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1月9日,保利发展发布了2021年的全年销售成绩单——签约金额5349.29亿元,同比增加6.38%。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该公司全口径销售额仅次于碧桂园、万科与融创中国,目前位列行业第四,相较2020年上升了一个位次。此前,保利发展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平在内部年会上提出,要从结构优化、管理优化、竞争力优化三方面进行变革。
同时,还在内部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愿景:保持央企第一,持续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进三争一。根据保利发展的“十四五”规划,除了确保地产主业保持行业领先,争取完成销售目标规模外,布局新赛道、寻找新增长曲线也是重点。该公司对现有的多元化业务寄予了厚望。此次战略签约中国建设银行,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是保利探索多元化业务发展的重大突破。
自2006年开始,保利集团累计建设政策性保障住房项目超过100个,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投资超过700亿元。旗下保利发展还专门成立了保利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租赁住房业务的专业运作,致力于解决重点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目前在管租赁住房项目89个、养老公寓19个,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房间4.2万间。
保利发展相关人士透漏,“十四五”期间将持续聚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和武汉等中心城市,稳步扩大保障房建设和长租公寓投资。并依托自身在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探索自持、租赁和委托管理等多种运营模式,尝试与地方国企合作开发租赁用地、承接政府人才公寓、挖掘存量土地等多种资源获取方式,努力扩大保利在长租房市场的自主品牌影响力。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金融和地产领域的代表性国企,保利与建设银行携手搭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合作平台体现了国企担当,走出了一条解决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的新路。从提供新型住房租赁供给方面入手,改变住房市场供给结构,通过以数量换价格,以时间换空间,降低住房的投资属性预期,促使住房回归其本有的居住属性,引导房价舒缓回归,最终实现风险的精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