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之农职院答卷】教务处:立足实际抓发展 教育教学新突破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 2022-10-11 11:04

编前:

五年磨一剑,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坚持边建设边办学,党委班子精诚团结,带领教职员工接续奋斗,始终勠力同心,携手共进,实现了办学规模大提升,内涵建设快发展,行业地位有提升。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贵州农职院近几年工作成效,宣传统战部推出系列报道《喜迎二十大之农职院“答卷”》。今天让我们走进教务处。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专注农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贵州农业唯一全产业链人才供给、办学实力最强、服务能力最优、行业特色最鲜明的人才培养摇篮。

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三全育人”“三教”改革要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5年来,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积极推进项目申报,提升内涵建设

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兴黔富民行动计划以及技能贵州项目申报立项建设中,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2021年学院还获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立项。

(一)贵州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学院获得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师工作室、省级骨干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职教名师工作室等项目立项建设。

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第一期总结会

(二)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获3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1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以及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立项。

(三)“技能贵州”建设项目。2022年技能贵州第一阶段项目申报中,积极参与申报省级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等项目。将组织申报第二阶段“技能贵州”建设项目,力争有新的更大突破。

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答辩现场

学院通过项目申报、立项、建设以及推广,逐步形成了“以项促学”“以项促改”“以项促建”“以项促推”的内涵建设体系,促进了学院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建设方面的“提质培优”。

对接行业产业,优化调整专业设置

学院立足农业特色,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理念,以区域经济发展及学院办学定位为指导,优化专业布局,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立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坚持办强传统骨干专业、拓展新兴优势专业,积极申报开设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办学基础好、人才需求旺的专业,实现了畜牧兽医、生态农业、农业机电等传统专业与食用菌生产、农村金融、药品经营与管理等新办专业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的格局。过去五年,学院开设专业由期初的5个增加到31个,到2022年逐步优化调整稳定到25个。

学院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

在统筹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上,学院亦兼顾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以“发挥优势、强化特色,主动适应、动态调整,继承发展、改革创新”为原则,适时对学院专业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专业,目前涉农专业达到70%左右。学院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思路,结合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围绕贵州12个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生态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食品药品监督与管理等专业群,农业类专业和直接服务农业相关专业占比达90%,基本覆盖全省确立的特色优势产业。

聚积极参加和承办技能大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院已形成教师积极带赛、学生踊跃参赛的良好氛围。2017年至2022年,学院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含国家级和省级)呈现急速增加态势,2022年比2017年增加了45.5%,年均增加9%,综合获奖数量在近五年达到最高值。

2022年学院师生获奖情况

学院获奖情况表

学院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承办了2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蔬菜嫁接赛项和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与蔬菜嫁接赛项,办赛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通过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以及承办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集中展示了贵州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促进了职业教育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以此为契机,着力构建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争做全省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排头兵”。

 

学院承办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赛项(中职组)

在指导学生获奖的同时,教师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学院机电系王辉老师,在2018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并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

学院教师王辉比赛现场及获奖情况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培养(订单培养)、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建师资,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提供设备、接收毕业生,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员工等多种形式,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协同育人取得新成效。

学院与新希望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学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牵头成立贵州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并成功申报并立项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项目,目前已与85家成员单位构建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引企入教”,与企业联合开展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群)课程标准;建设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立了校企之间良好人才交流与共享平台。

2021年职教集团参会成员

教学成果奖取得历史突破,东西部协作成效显著

2021年学院教学成果奖申报取得重大突破,由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共同完成的2个成果《项目共建标准共用资源共享东西部高职共育基层卓越兽医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宠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学训赛创”一体化培育体系的创建与实践》分获贵州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此次获奖是我院第一次获此殊荣,其中《项目共建标准共用资源共享东西部高职共育基层卓越兽医的探索与实践》将代表贵州省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此次获奖涉及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三教改革、东西部合作等多个领域,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贵州农业基础人才培养,与东部发达兄弟院校协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潜心治学、深耕专业、奋力争先取得的新突破,展示了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服务地方特色经济为己任,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新成效,有力推动贵州农业职业教育办出新特色。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三教改革初现成效

(一)教师改革方面

学院现有教职工611人,其中45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8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8人(博士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生态家禽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农业技术能手1人,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大师工作室各1个。学院共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各1项,开展各类课题研究68项,其中获得国家部委研究课题3项、省(厅)级课题30项,获得专利授权共计94项,发表论文271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49篇,参与撰写专著14部。牵头省教育厅蔬菜水果、生态畜牧、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参与全省农业产业裂变发展方案制定,承担肉牛等11个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流程图设计与绘制工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农业农村部安排的地方单位,参与编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二)教材改革方面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把教材作为加强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教材管理,细化教材编写、审核、评价、选用标准和程序,规定“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确保教材意识形态审核问题为0。

依托贵州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深度推进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全流程强化企业参与,联合企业技术能手,将行业内技术规范、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材内容。2017年至今,我院教师主编教材28本,其中企业参与编写3本,规划教材9本。

学院教师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

依托“1+X”证书制度,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对接岗位需求,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考试证书要求、技能竞赛要求相结合,融入职业教育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组织编写并参与申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7部。

(三)教法改革方面

作为助力贵州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主战场,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全省各个农业战线上发挥积极作用。这都离不开学院教育教学方法的积累、沉淀和发展。学院参与畜牧兽医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养牛与牛病防制》课程资源建设;《蔬菜生产技术》《气压与液动技术》《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等3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2021年《项目共建标准共用资源共享东西部高职共育基层卓越兽医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现代宠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学训赛创”一体化培育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院教师在教学能力比赛中也取得了新突破,近5年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2021年《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一等奖,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动物营养与饲料》团队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比赛视频录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