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音乐日历丨家乡有位“及时雨”
音乐流过此间,故事起承转合。音乐日历,用音乐记录娓娓动听的人间故事!

11.19音乐日历丨家乡有位“及时雨”
00:00 /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孙菁,43岁,土生土长的石阡县大沙坝乡孙家坪村大竹林组人,在外打拼了近30年后,他带着难舍的故土之情回到老家,捐公益款、设助学金、建幼儿园、修路建水池、带领村民谋发展。乡亲们每每提到他时都竖起大拇指说:“这么好的人,真是难得找。”
孙菁表示,这是他最真实和深切的感受。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目前他在北京经营着一家石材企业,在业内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说起刚出门闯荡的时候,却充满了艰辛。据他回忆,大概十五六岁时,在车间每天搬运的大理石大约在四至五吨,每月的工资约300元。
孙箐回忆,一般人觉得20多年前每月能拿到300块钱的工资,已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但张箐不这么想,他意识到,之所以自己来到深圳这个地方只能从搬运工做起,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不够。于是,他在工作中抽出时间,自己买哲学、经济学等方面书籍研读。通过这样的学习,孙箐在这家企业工作的时间里,从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了这家企业聘请的厂长。
村里的基础设施一直让孙菁很是担忧,每次回家都感慨不已。孙家坪村平均海拔500米,每逢雨多时节,全村自然井水就会变浑浊,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星期不能饮用。为了能让村里的人喝上自来水,2008年他向村里提议建人畜饮水池,时值项目刚好落在此处,但是水池所建之地要占用农户的生产用地,但当时村里财力紧张,实在拿不出这笔钱,致使项目实施受阻。
“项目资金外所差的钱,全部由我负责,尽管放心大胆地做,把水池建好点,让村里人喝上自来水就行了。”在关键节点上孙箐得知后,他又出现了,全村278户人家喝上了自来水。孙家坪的父老乡亲们只要有困难,孙箐都会主动站出来,村里喜欢看《水浒传》的老乡们说,他就像宋江,后来,孙箐就像“及时雨”的表达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