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被海包围着的地方
“闽”是福建省的简称,遍查字典会发现,“闽”也只作福建省的简称,具有专属性。
《山海经·海经·海内南经》:
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就是说,“闽”这个地方在南部沿海地区,并且西北部有山地。还有一种说法是,“闽”这个地方被海包围着。
《山海经》所记载的事情多为神话传说,虽不能当作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其中的地理记述却具有研究价值。“闽”字出现在《山海经》,说明早在战国时代之前,“闽”就已经是个地名了。
那么,“闽”是什么意思呢?
图1:“闽”字金文的写法
虽然,在甲骨文中没有找到“闽”字,但金文是有的(见图1)。金文的“闽”,上面一个“门” ,下面一个“虫”。虫,在古代泛指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但是,在“闽”字中的这个虫,却是特指蛇这一动物,北方也管其叫做“长虫”。
《说文解字》:
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
为什么要把蛇放在“门”里面呢?这就涉及到闽越族的信仰——对蛇的崇拜。
福建地区地处东南部沿海,气候炎热,空气湿润,十分利于蛇类繁衍生长。而蛇类具有攻击性和毒性,闽越人对蛇具有畏惧心理。因此,以蛇为标志的信仰在闽越人群体中发展最盛。他们不仅会在门上粘贴蛇的图腾,还设立了蛇王节,建立蛇王庙。至今,闽越人的后代还保有当时的许些习俗。再看小篆的“闽”字(见图2),这时的“虫”更像一条凶猛的蛇。
图2:“闽”字小篆的写法
实际上,“闽”字是由对一个民族的称呼逐渐演化成为的地名。早在先秦时期,“闽”是越族中的一个分支,所以称为“闽越”。人们所说的“七闽”,是指闽越族中的七支部族,后来也渐渐变为对福建一带地区的称呼。
唐玄宗时期,分别提取福州府和建瓯府的首字后,福建地区方被称为“福建”。在这以前,福建地区的名称一直是“闽”。
图3:“闽”字的字体演变
公元前334年,闽越人成立了属于他们的政权——闽越国。闽越国的建筑、军事、交通等方面在当时都较为发达,社会生产力高,经济实力强。然而,在受到汉王朝的攻击后逐渐走向没落。于公元前110年,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闽越国消亡以后,福建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势力强大的独立政权。直到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出现。闽国建立于公元909年,但闽国政权的统治者并不是闽越人。自闽越国灭亡后,汉朝统治者将闽越人大量外迁至江淮地区后,留存在福建的闽越人数量就变得极为稀少了。随着闽国内部冲突矛盾不断加强,南唐趁其内战的时机将其消灭。于公元945年,闽国结束了对福建地区的统治。
古代的闽地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福建、浙江省东部宁海县及温州地区、台州地区、丽水地区、衢州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一带。
现在,“闽”这个古老的字,就成为了福建省的专属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