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在贵州│威宁:小流域治出“大振兴”

威宁融媒体中心 | 2023-12-13 14:55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经济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为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迎着冬日暖阳,走进黑土河镇新田村花土坡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施工现场,负责种植树苗的务工群众们分工协作,挖坑、种苗、浇水、填土,往来穿梭间,一大片果林便已经种植完毕。

该工程是贵州省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总投资400万元,主要分为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和沟(河)道周边整治区。其中生态自然修复区封禁治理面积195.05公顷;综合治理区播种草籽476.03公顷,新建机耕道1700米,种植车厘子树苗3万余株,面积55.89公顷,种植柳杉树苗8万余株,面积78.67公顷,建设配套蓄水池3个,沉沙池3个,铺设输水管道2500米;沟(河)道及周边整治区对新华水库及周边实施清淤6620立方米。现在工程已经完工了80%,剩下的工程12月底全部完工。

黑土河镇新田村花土坡一带山地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隐患较大。花土坡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项目区内蓄水保土能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对保护当地农田、交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在工程建设当中,所需劳动力全部在当地雇用,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60余个;经果林收益将按照以土地入股全体村民占7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2成,村集体经济1成的占比进行分红。在恢复当地水土生态的同时,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据威宁自治县水土保持中心负责人马江鹏介绍,该项目完工后,水保林当年可发挥作用,经果林三年后产生经济效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可达8.06平方公里,极大的修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