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峥嵘岁月,阔步向“黔”进】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
——贵州70年前的解放记忆
70年前,在剑指西南的隆隆炮声中,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奉命解放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拉开了解放西南的大幕。1949年11月15号,贵阳解放,标志着贵州的解放。战争的硝烟虽然远去,但历史的记忆需要留存。贵州解放70年综合广播特别策划《回忆峥嵘岁月,阔步向“黔”进》,今天专访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覃爱华,听他讲述70年前发生在贵州高原上的那场惊心动魄、血染黔山的历史,在回忆中砥砺前行。
70年前,随着解放战争席卷神州大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西南地区成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苦心经营的最后防线,而贵州就是整个西南顺利解放的那个突破口。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覃爱华介绍,作为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模范省”,贵州境内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顶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阴霾,广泛动员民众开展斗争,积极组织游击武装,破坏国民党后方,钳制国民党军部分兵力,为解放贵州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党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在贵州建立党组织,长期坚持斗争,解放之前,在城市策反国民党军队,在农村进行武装斗争,为迎接贵州解放做准备。”
此外,贵州境内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还积极开展护城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交通、电台、邮电、仓库和银行,免遭国民党当局的破坏;组建了贵阳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组织武装巡逻队,维持贵阳城市的治安。覃爱华说,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在逃离之前计划炸掉贵阳电厂,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贵阳电厂的工人们自发组织了护厂队进行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逃离前的破坏阴谋,保证了人民生活正常秩序。正是因为我们党地下党组织长期坚持斗争,才使贵阳解放更加顺利,基本没有发生战争。“后来解放的时候,贵阳是全国六个没有被破坏的电厂的城市,亮着灯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
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辖第16军、17军、18军)遵照二野前敌委员会指令,秘出湘西,直入贵州。担任战略迂回任务并负责解放贵州和经营贵州的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以第17军为中路,以第16军为左翼,以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10师为右翼,多路进击,首克天柱城。覃爱华表示,当时的“鹅翅膀战役”成为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国民党精心部署的“黔东防线”的重要节点。
“‘鹅翅膀’是今天的镇远县和施秉县的一个公路桥梁,是国民党黔东防线的一个关键点,人民解放军通过奇袭的办法突破黔东防线,这个是军事上的一个重大标志。”
11月15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7军进入贵阳, 标志着贵州解放。全城的老百姓涌上街头欢迎解放军,还召开了六万人参加的庆祝大会。覃爱华说,当时的情景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从中可以看出贵州解放群众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人民解放军分两路进入贵州,路线有点像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的线路,都是从黔东南、铜仁方向,所以老百姓就像迎接当年红军一样,欢迎和拥护人民解放军。”
之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沿途击溃国民党第19兵团的抵抗,至年底基本解放贵州全境。贵州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贵州的顺利解放是整个大西南解放的突破口。1949年底,第二野战军五兵团主力军入川参加合围国民党白崇禧部队的作战行动,第17军留守贵州开展接管、恢复生产等工作。这时,蠢蠢欲动的国民党残余和土匪相互勾结,在1950年的春天爆发了大规模的匪患,让刚刚解放的贵州再一次陷入混乱,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重大考验。覃爱华介绍:“这次匪患造成贵州38个县城又失守了。入川作战的主力部队回贵州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年,到1951年5月,贵州最后的两个县城册亨和望谟才解放。所以说贵州的解放是二次解放。”
历时一年多的剿匪斗争,贵州全省共计作战4246次,被誉为我军第二次“淮海战役”,共歼匪278139名,使贵州全境真正获得解放,对新生政权的巩固、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产生了重要意义。“从贵阳解放开始就在做国民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发行新的货币,恢复给老百姓的供给,包括发动群众治理南明河。接管部队和政府调运了紧缺的物资盐和纱布,来稳定市场,保障老百姓的生活。”
覃爱华说,在这场剿匪斗争中,一万五千多名南下西进接管贵州的干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些人甚至为了贵州的安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更应该值得我们铭记。
“贵州的解放也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虽然一开始和平解放的地方比较多,但匪患兴起后,也造成了人民解放军和新生的人民政权干部牺牲比较惨重。比如贵阳工作团的一个叫李瑛的接管干部,在贵阳市白云区征粮的时候被土匪伏击,最后就牺牲在那里,也是非常的年轻。
在覃爱华看来,贵州的解放是人民解放军、接管干部、地下党员和革命游击武装人员,以及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是当事者,更是奠基者、见证者,今天的我们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告慰历史。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是我们先辈、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在铭记这段历史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贵州发展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