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玻璃油画技艺传承人:澄澈匠心守护40余载

中国新闻网 | 2022-07-03 18:18

一张老旧的木桌,几支极细的毛笔,几管油画颜料,一块擦得透亮的玻璃……近日,走进河北省文安县史各庄镇北辛庄村,在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玻璃油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裴小苓的家中,年逾花甲的裴小苓正伏在桌面上专心致志地创作玻璃油画。

屋内墙上悬挂着《仕女图》《雍正十二妃》《八仙过海》等各式各样精致的玻璃油画。画中的仕女,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嘴、窄溜肩,配上华贵的发饰和服装,流露出浓厚的东方情调,每幅油画似乎都散发着时间的气息,典雅而沧桑。

玻璃油画,顾名思义就是在玻璃上绘制油画,18世纪由西方传入中国,最初流传于宫廷和皇亲国戚手中,用于表现帝王宫廷生活和个人艺术意境,后来随着玻璃产量的增加逐渐传入民间,但由于玻璃油画工艺难、销路窄,几近失传。

上世纪70年代,在文安籍画家裴景纯努力下,玻璃油画在文安古城重放异彩。1980年,裴小苓跟随父亲裴景纯学习玻璃油画技法,为它守护40余年,文安玻璃油画制作技艺也因此被列入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0余年来,裴小苓创作出数百幅玻璃油画精品。她绘制的作品继承了玻璃油画的传统绘制技法,具有典型的宫廷文化特色和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她以一颗澄澈匠心,让所创作的作品体现出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备受收藏界的推崇。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下,这项非遗技艺得以走进社区、走进村街、走进校园,广大群众也因此能够近距离感受玻璃油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厚植了这项技艺的传承土壤。现在,不少人慕名而来学习玻璃油画,这门艺术在不断创新中得到继承和发扬,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