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丨《隐入尘烟》只有他们能听懂麦子的叹息

文汇报 | 2022-07-21 15:42

虽然《隐入尘烟》最大的卖点是主演海清,但影片值得讨论的远比这多得多。整个观影过程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验,尽管大多数观众从来没有去过导演李睿珺的家乡,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花墙子村那片土地,从来没有过农耕生活的经验,但在两个小时之间,他们仿佛附体在马有铁和曹贵英这对农村夫妻身上,过完了两个农民普通又令人震撼的一生。

《隐入尘烟》是多年来盘桓在导演心中的一个念头,为了实现这个念头,影片的拍摄穿越了一整个四季,就为了在银幕上还原一段寒来暑往、春种秋收、四季轮转的真实时光。这种拍摄方法被导演描述为“在日常中提炼电影,在电影中还原日常”,但这一对时间的表达并不是简单地还原日常,它暗含着对生命的态度,让人联想起塔尔科夫斯基对电影的定义——“雕刻时光”。在塔尔科夫斯基的定义中,时间是电影的本体,电影就是对“真实时间”的铸形。因此,按照“真实时间”的顺序拍摄并不只是一种拍片方式,而是“重新建构、创造生命的方式。”

影片按照真实时间的顺序建构和创造出来的,正是马有铁和曹贵英这两个特定的生命,以及他们的爱情。这是两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边缘人,一个身患暗疾行动不便,一个是全村最穷的老光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里他们被配对到一起,没有婚礼,只拍了一张表情僵硬的结婚照,但他们的生命就从那一刻开始。

在这一个完整的四季流转中,影片的时间叙事有着一种“圆形的结构”:“土变成砖,砖变成房子,再回到土;麦粒变成麦苗,被收割再变回麦粒;鸡蛋变成小鸡,变成大鸡,再回到鸡蛋;从冬天回到冬天,从生到死。”这既符合真实时间的逻辑,是真实时间的铸形,也创造了一种可以体验的生命。从演员到观众,都完完整整地体验了一回从无到有,从生到死的过程,甚至他们体验到的不仅是马有铁和曹贵英,还有一头驴,一块砖、一只燕子和一颗麦粒的生命。

(本文内容来源“文汇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