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门铃、智能摄像头成“看家神器”?智能家居使用也应注重边界感!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受到了智能化的便利。为了守护家门口的安全,装摄像头、可视门铃等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但也因此引发了不少邻居间的纠纷。
可视门铃、智能摄像头成“看家神器”
可以识别访客信息、推送门前异动、逗留徘徊报警,还能远程可视通话……这样多功能的可视门铃也受到了不少独居人士欢迎。也有不少网友对可视门铃及智能摄像头保持欢迎的态度。“邻居家装了,我觉得很好,顺便帮我家也看家了。”“有一次小狗跑出去了,还是邻居看到了告诉我的。”和谐的邻里关系里面,可视门铃反而成为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小工具。
但方便安全的“看家神器”也造成了一些人的困扰。有网友表示“邻居家门口装了摄像头,每天回家我都感觉自己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甚至还有网友说被邻居“教育”了一番穿着打扮,“我被邻居要求让我不要穿‘奇装异服’,怕他家里的小孩撞见我,跟着我学坏?!”
摄像头能想看就看?可视门铃能“想视就视”吗?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而《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不得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为了保护人身和财产权利,法律并不禁止公民在自家门前安装监控摄像头,但不得超出合理限度。在安装可视门铃和带有监控功能的智能门锁或摄像头时,应尽到妥善的注意义务,例如获得可视范围邻居的允许,或者调整设备角度以避免摄录邻居家门口的活动区域等。如果一方所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可能拍摄到邻居日常生活出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隐私影像,应及时征得对方同意。否则此举将违反法律规定,对面邻居可以要求拆除监控摄像头。
邻居之间应当以和为贵,相处时应该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在保障个人居住利益的情况下,不能损害他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