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核心素养”实验推进研讨交流活动在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总校开展

科教健康频道 | 2021-06-16 10:13

6月15日,“三大核心素养”实验推进研讨交流活动在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总校如期开展,参与此次活动的专家评委有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首席特聘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洪礼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植凤英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袁宜教授、贵州师范大学马超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李高祥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邹维兴副教授以及贵州师范大学李崇敬老师。此次活动共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和道德与法治。

高质量发展素质教育需要对学生精心实施“三高教育”暨“三大核心素养教育”(高级人格素质教育、高级情意素质教育、高级认知素质教育),贵阳市省府路小学作为“三大核心素养”实验推进试点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扎实践行“六三六双促教学模式”,坚持促进学生身心强健,并使学生在三高素质的不断提升中获得快乐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堂展示课是由林荟荟老师和三年级(2)班同学带来的《古诗文阅读复习课》。林老师通过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古诗词并归纳古诗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带领学生领略古诗词优美的语言和深幽的意境,进而引出古诗词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整堂课优美顺畅,使一堂枯燥的复习课充满了趣味。

随后由邹慧老师和一年级(7)班的全体学生一起带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两位数进位相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邹老师采用以旧引新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自己动手中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同时列举多种不同两位数相加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整堂课有序而扎实。

紧接着是由季瑜老师和六年级(4)班同学共同带来的英语课《时态复习》。

课堂采用双师教学形式,紧密契合“六三六双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小组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四种时态,整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脱离开书本,激烈讨论,大胆发言,最后借助一则毕业演说,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不同时态动词的用法,并和学生产生共情,拉进师生互动感。

最后一堂课是由熊敏老师和省府路小学六年级(3)班的同学带来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道德与法治课程。熊敏老师带领学生们重点辨析了“人权”,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知道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课堂上熊敏老师列举了许多案例,借助案例将抽象的法治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

“六三六双促进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创造创新产生的规律”作为理论指导,是对教师如何高质量运用好课堂教学40分钟的优化设计。“六三六双促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六”是强调基础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六类素质:①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与优异人格素质②科学文化与课业知识素质③身心健康与优异情意素质④音乐、美术与审美素质⑤办事能力与技能操作素质⑥课业到实践的高质反思解难能力与探索创新素质。“三”是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进行“三方面的精心钻研、反思和优化”。后一个“六”是要求教师努力操作好课堂教学40分钟的六个操作环节:①准备环节②示导环节③议练环节④查标环节⑤补救环节⑥延伸环节。

随后,在省府路小学吴丽校长的主持下,参与听课的专家对此次研究课老师们的教学情况展开了评课,他们充分肯定了课堂的质量和所有老师对此次研究课的态度,并依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植凤英教授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出发,建议古诗词复习课上可以更加发散思维,跳出复习的条条框框,淡化教师主导,引导学生自我发挥,根据不同的意境情境自己创作一段话,将课堂练习深化。马超副教授高度赞赏季老师的英语课堂,建议将最后的毕业季演讲提到这堂课的开场,和学生产生共情,极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对时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李崇敬老师在点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指出,践行人权、保障人权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要结合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经历来理解人权。李高祥副教授则从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的角度建议老师们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体现出其目标性、计划性和层次性。邹维兴副教授和袁宜教授都强调了要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最后,王洪礼教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简单总结,首先对今天展示的四堂课表示了称赞,但也指出“六三六双促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延伸环节,除了课堂上的创新与反思,老师们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反思,尤其是课堂以外的反思,最后希望教师们能够从教研活动中不断受益,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