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建建筑“绿色化”已超90%,贵州筑起节能减碳绿色堡垒

动静原创 | 2022-07-29 15:28

提到绿色建筑,脑海里一般会浮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低碳、节能等关键词。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全国各省市也通过制定政策标准、鼓励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贵州:筑起节能减碳绿色堡垒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动建筑变“绿”,努力实现建筑节能。“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规模化建筑扩展,累计新增415个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项目,建筑面积6766.81万平方米;完成3个省级绿色生态城区标识认证工作,建筑面积达2350.86万平方米,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

同时,贵州省同步推行施工图绿色建筑审查机制,全省通过设计审查的绿色建筑项目共计1236个,建筑面积4521.53万平方米,其中基本级819个,建筑面积2980.13万平方米;一星级400个,建筑面积1511.49万平方米;二星级16个,建筑面积29.58万平方米;三星级1个,建筑面积0.34万平方米。

在政策上,贵州省绿色建筑全面推进。出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黔建科通〔2019〕163号)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大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标准执行力度,提升绿色建筑质量。

2021年5月,由中建科技贵州分公司花溪装配式PC工厂与省住建厅和贵州大学等合作打造的集“产、学、研”一体化的贵州省首个全产业培训基地——装配式绿色建筑科技展馆在花溪区燕楼工业产业园正式开馆;同年9月,贵州省首个装配式绿色建筑示范学校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3月,由中建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承建的贵州省首批装配式绿色建筑示范乡村学校也正式建成投用。在未来,贵州省也会继续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的愿景做出积极贡献。

多省共同推动发展绿色建筑

在深圳,绿色建筑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密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从7月1日开始,深圳新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要百分之百实现“绿色化”,目前已有1500多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在上海,绿色建筑施工图专项审查并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规模达到2.89亿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全球最高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和全国最大体量绿色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均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为超高层和大体量会展类绿色建筑实践提供了样板;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面积约300万平米,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在临港落地开工。“十三五”期间,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713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70平方米。

在重庆,已有超过2400万平方米的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9.41%,竣工的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为62.82%。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入实施,绿色建筑的推广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在未来,我国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也永远不会停止。